南方周末2024新金融大會:復雜形勢下,金融業如何行穩致遠?
2024年12月13日,由南方周末主辦的2024新金融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以“守正鼎新 迎光毅行——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金融業新使命”為主題,匯集金融業界權威人士,聚焦國內外經濟及金融領域前沿趨勢,探討金融業發展的創新路徑,在大勢中尋求新標桿。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大會上正式發布《中國新金融發展報告(2024)》及2024年度“金標桿——新金融競爭力榜”總榜。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社長,南方周末報社黨委書記、主編王巍在為大會致辭時表示,南方周末將持續立足新金融大會這一平臺,匯聚政府、行業、學界、媒體等各方力量,挖掘富有標桿效應的實踐模式,加速金融領域創新要素的融通與應用,共同書寫中國金融發展的新故事。
王巍發表主辦方致辭。
重磅嘉賓開講,前瞻發展大勢
2024年國際政治形勢錯綜復雜,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多邊主義與孤立主義的博弈持續進行,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走勢。不確定性與偶然性之下,中國如何繼續扎實推進高質量增長,推動經濟行穩致遠?金融業又應如何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在本屆新金融大會現場,多位長期深耕財經金融領域的權威代表發表演講,帶來國內外經濟動向的研判,為業界長遠發展提供智慧指引。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以《全球經濟形勢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為題,結合在全球經濟金融領域工作多年的深厚經驗進行分享。他表示,當前國際多邊貿易體系受到嚴峻挑戰,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面臨倒退風險,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不容樂觀,人工智能的治理規則與倫理規范缺位,地緣政治沖突加劇,這些因素都對中國發展形成挑戰。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要有針對性地以中國發展的穩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諸多不確定性。
他也強調了堅持對外開放的重要性,“中國同世界的緊密融合,將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成果造福中國人民,也將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不斷向前?!?/p>
朱光耀發表主題演講。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對全球經濟的繁榮穩定具有重要影響。世界銀行原副行長、國際金融論壇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祝憲在演講中,闡述了全球政經格局正在發生的變革。應對新格局,他建議我國應在開放上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同時,應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大幅提高服務業在經濟中、服務貿易在貿易中的比重。此外,應更多依賴市場力量配置資源,加快生產要素改革。
另外,祝憲表示中國應和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進一步加強合作,并需注重求同存異,理解各自的核心利益和不同關注點。
祝憲發表主題演講。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指明方向。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吳曉求以《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為題發表演講,分析解讀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舉措。
著眼未來,吳曉求強調了法治和制度對于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完善法治,讓消費者、投資者、企業家、民營資本以及外國資本對中國經濟有信心、有預期。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走過去40多年來被實踐證明了是正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開放,擴內需和對外擴大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兩個最重要的引擎?!?/p>
吳曉求發表主題演講。
緊扣行業實踐,探尋創新之策
當前,我國正從金融大國朝著金融強國建設目標奮力前行,對金融業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聚焦金融領域內部,新科技、新產品、新模式持續涌現,不斷刷新舊有的金融理念。
南方周末持續關注金融領域的創新實踐,并于2022年成立新金融研究中心,以服務監管、服務行業、服務公眾為己任,致力于成為中國新金融領域的一流智媒,為廣大用戶提供專業及時、富有深度的金融智庫產品和服務。
在大會現場,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員李鶴鳴正式發布《中國新金融發展報告(2024)》。報告回顧了2024年金融業在穩定房地產市場、穩定資本市場、推進金融改革等方面的成果,同時基于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今年所開展的大量調研,盤點金融業應對“五篇大文章”的具體表現,并提出值得關注的問題:科技金融方面,需注意信貸資源扎堆“名單”的安全性;綠色金融方面,信息披露亟待標準化、規范化;普惠金融方面,風險定價機制屢屢失靈;養老金融的開展仍有較大空間;數字金融方面,AI技術有待規范化、擴大應用。
李鶴鳴發布《中國新金融發展報告(2024)》。
2024年,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熱度不減,正向各行各業加速滲透。當下,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廣度與深度如何?有何現象和趨勢值得關注?AI時代是否會出現強者恒強、贏者通吃的局面?
圍繞以上話題,本屆新金融大會邀請恒生電子首席科學家、恒生研究院院長白碩,新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鄧小釗,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劉義和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員陳琰展開主題對話,結合實戰案例的模式和成效,探討AI與金融業深度融合的前景。
業界代表圍繞“AI時代,贏者通吃?”展開主題對話。
2024年“金標桿——新金融競爭力榜”總榜揭曉
2023年,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首次推出“金標桿——新金融競爭力榜”,引發業界廣泛關注。2024年,因應市場環境和監管取向持續迭變,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大幅更新、優化榜單構成及評價指標體系,對銀行業、保險業、公募基金業的頭部機構展開全方位測評。
在銀行保險榜方面,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歷時近9個月,將43家銀行、20家壽險公司、15家財險公司納入研究視野,以定性定量指標、專家評審和媒體深調研三維測評體系為基礎,致力打造全面反映銀行保險機構踐行“五篇大文章”質效的“成績單”。
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員張文景對2024年“金標桿——新金融競爭力榜”之銀行保險榜進行解讀,詳細介紹銀行保險榜各子榜單的排名,以及年度總榜單的構成情況。他表示,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但商業銀行相關業務尚處于探索期,期待未來有更多政策支持。保險業渠道改革穩步推進,“報行合一”成效初顯。
張文景介紹2024年“金標桿——新金融競爭力榜”之銀行保險榜總榜的構成。
在公募基金損益榜方面,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于今年首創超額收益凈量級估值體系,篩選全市場96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5300多只基金,分為股票型、債券型、混合型和QDII四類基金,分別進行7年、5年和3年三個時間段的對比測評。
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員廖浩倫對2024年“金標桿——新金融競爭力榜”之公募基金損益榜進行解讀。他表示,通過測評可發現,在近7年的股債牛熊切換行情里,許多混合型基金實現了“進可攻,退可守”的理想目標。與此同時,部分排名靠后的基金公司存在股票型基金回撤率高,以及一個基金經理管理多只債券型基金的情況。
廖浩倫介紹2024年“金標桿——新金融競爭力榜”之公募基金損益榜總榜的構成。
綜合各項子榜單排名情況,2024年度“金標桿——新金融競爭力榜”的各行業總榜隨之出爐。在本屆新金融大會現場,南方周末正式發布銀行業、保險業、基金業2024年度“金標桿”金融機構名單,包括在各行業總榜名列前茅或位居子榜單榜首的金融機構。
此外,大會還揭曉“年度競爭力金融產品”以及“年度成長性金融品牌”兩項名單,鼓勵在市場中具有突出表現及創新效應的實踐成果。
? 附:年度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