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掮客”起訴要求退費:當反思C刊產業鏈與學術生產機制丨快評
要想把學術期刊辦好,還是要回到這些基本問題上來,莫讓學術期刊與“學界大佬”彼此之間形成固化板結的利益共同體,同時加強學術共同體的自我改良,使評價體系多元化,解決“論文灌水”與“發表無門”的現象。這就不僅需要讓學術評價體系形成切實有效的反饋閉環,也應當跳出論文的問題思考“學術生產過?!钡母蟊尘皢栴}。
責任編輯:陳斌
2024年12月12日,鄭州中院發布了一起“學術掮客”新聞。案情顯示,2024年,方某到法院起訴,稱其與李某合作代發期刊事務,向李某支付相應費用,但李某一直沒有完成約定事務且拒不退還費用,方某訴至法院,請求判決李某返還代發期刊費用30萬元。
對此李某辯稱,該代發期刊實為方某提供,直接讓李某的上線劉某團伙代寫文章、代為發表。該行為破壞學術風氣和學術誠信環境,違背了社會公序良俗,不應當受到法律保護。
此案之所以引發關注,還是因為觸及了“期刊發表”這個青年學者群體的“痛點”?!癈刊”是人文社科領域約定俗成的說法,其全稱為南京大學核心期刊(CSSCI)。根據不少大學的規定,人文社科博士生需要至少發表兩篇C刊才能參加論文答辯,坊間也有“兩到四篇C刊造就一個博士”的說法,而即便是已經拿到教職的青年教師,也面臨著論文發表的考核壓力。
根據《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國博士招生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