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鹽工堆海成山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鄭潔 方迎忠
山東省濰坊市濱海鹽場,堆鹽的時候需要有一個經驗豐富的工人站在鹽堆上,用鏟子不停地堆塑著鹽山的形狀,以便后期更好地儲存
鹽場位于陸地與海洋之間,從山東濰坊市區一路向??拷?,植被越來越稀疏,當樹木消失的時候,灘涂就顯現出來,等到蓬草和蘆葦也消失不見,就到濱海鹽場了。
曬鹽工用木板和橡膠皮做的曬鹽工具推垅結晶鹽
古人很早就發現了海水中有鹽和煮海為鹽的秘密。更普遍的做法是曬鹽,在灘涂上建立方格形狀的鹽池,池底抹平夯實,池邊壘起墻壁,海水就在鹽池中晾曬成鹽。在我國,相比起井鹽和湖鹽,海鹽產量更大,約占全國原鹽產量的70%。但海鹽的晾曬也更辛苦。西北的咸水湖在每年秋季的枯水期就會裸露出鹽沙,鏟車開進去能直接挖出來,但海鹽的晾曬需要大量人工勞動。
下雨了,鹽工們正合力將防雨的塑料篷布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