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相近的困惑 | 王曉漁的2024年度書單

在人人“專注”于手機的時代,專注越來越困難。如何做到專注呢?有一處提醒尤為重要,即“不為興趣而分心”。

責任編輯:劉小磊


前年春日困居愁城數月后,購書的熱情降至谷底,從最多每年七八百種,降至今年僅為十余種。閱讀并未停歇,主要聚焦于文藝領域,多為小說。這些年循環讀《水滸傳》《金瓶梅》《紅樓夢》,少時怎么也讀不下去的《紅樓夢》,正在第五遍通讀。愛爾蘭作家梅芙·布倫南的《情感之泉:都柏林故事集》,對平靜日常的情感暗流有著驚人的感受、觀察和書寫能力,是初讀時就準備重讀的一本小說集。對情感有如此細密的發現(未被表達的往往是已表達的許多倍),很難不被這種發現傷害。作家一度流落街頭或辦公樓廁所,仿佛一名卜者因為準確預言未來而受到懲罰。

這一年讀到的非虛構類新書,也以文藝評論和文藝研究為主,包括對詩與詩學、小說與繪畫的討論。面對世界和人性豐富的幽暗,閱讀不是尋找答案,是尋找相近的困惑。發現困惑不僅屬于自己,比發現答案更能獲得安慰。

[美]簡?赫斯菲爾德:《詩的九重門:如何進入詩歌的心靈世界》,鄧寧立譯,商務印書館2023年10月

這是一本詩歌入門書籍,卻不淺顯,關涉到如何理解世界。世界是多重的,有心靈世界與外部世界,兩者各自又有許多層次,關系錯雜。

作者赫斯菲爾德是一位對東方文化親近多年(但未因此對立東西兩方)的美國詩人,皈依禪宗的曹洞宗。她區分了詩人的三種立場:一種是主觀立場,外部世界服務于詩人內心,詩是獨白;一種是反思立場,詩人和外部世界互相尊重,詩是對話;一種是客觀立場,外部世界具有言說能力,詩是媒介。讀到這里,尚未感到特別,王國維曾說過“有我之境”“無我之境”。

赫斯菲爾德提醒讀者,這三種立場常被視為有高下之別,“很有可能是這樣。不過這樣的判斷并不完全有效”。作者在每種立場下列出具體詩作,講述得失,有古典的維吉爾,也有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路易絲?格麗克,有雪萊、狄金森、米沃什,也有李白、松尾芭蕉、與謝蕪村。最后,她用莎士比亞的《暴風雨》討論了詩歌創作中的內外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越來越多地放棄自我、越來越多地感受世界”。作者沒有把經典當作絕對標準,更接近對話的態度,對雪萊和葉芝的詩作都有批評。

這本書是文章結集,不是事先有過系統規劃的專著,涉及翻譯、詩中的“獅子”(不專指具體的動物,涉及“世界未被馴服的一部分,是不能被擁有或控制的東西”)、生死等等。作者對待詩與心靈世界有著持恒的態度,主題多樣并不散亂。書中引用曹洞宗道元禪師所說“忘卻自我便是在萬物中覺醒”,這也是赫斯菲爾德嘗試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專注是書中反復出現的一個詞。在人人“專注”于手機的時代,專注越來越困難。如何做到專注呢?有一處提醒尤為重要,即“不為興趣而分心”。缺乏興趣是可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