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社會是共業:讓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多一些丨快評
陌生人社會就不太一樣,常常是一次博弈,善意與合作行為未必有回報。這就體現出那些小餐館經營者對陌生困窘者施惠的難能可貴了。
責任編輯:辛省志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有不少城市的小餐館對無收入者免單的現象,包括但不限于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成都、重慶、鄭州、杭州、銀川、菏澤、赤壁等地。有人挺身而出當帶頭大哥,隨后一些店主看到別家這么做就繼而模仿,也有店主在社交媒體刷到,跟著加入的。這說明,做好事也得有人“沖破表面張力”,讓周圍的人覺得“吾道不孤”。
這些暖心之舉,本質上是一種自發的社會救濟支持系統。媒體普遍將這種行為稱之為“底層互助”,這其實是值得商榷的。這些小餐館經營者誠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貴之人,不少人經濟上也未必多寬裕,但好歹擁有并成功經營著一家小餐館,有穩定的現金流,即已經通過努力改變了境況,所以,哪怕他們之前確是底層,或沒有工作或從擺攤走鬼起步,現在也不能稱為“底層”。
而他們對困窘者提供免費餐,是單方面單向的幫助,中間沒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