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笛:高中同學在茶館的聚會 | 日常的史詩
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情,對我的父親都是充滿著感激。我一直認為高中那幾年是我人生的一個大轉折,高中之前基本上是懵懵懂懂的,我對知識的追求和性格的形成,幾乎都是在高中階段。如果當時沒有我父親的奔走和努力,這個高中是肯定上不成的;如果沒有上高中,很可能在改革開放以后我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機會再考入大學,我一生的道路可能會和今天完全不同。
責任編輯:邢人儼
茶館。視覺中國|圖
2000年7月16日,我和高中同學在成都西門歐羅巴度假村的茶館聚會。我們都是成都市第三中學的高中同學,1974年畢業,大多數同學都下過農村,彼此的命運也各有不同,有的讀了大學,有的去了部隊,有的做生意,有的是干部,有的在國外……同學們平時也不常見面,我回國也是大家見面的由頭。那個時候我在美國教書,一般不愿意因為我回來大家為我專門聚會。但是有好朋友聽說我回來了,所以也通知了其他同學,大家就很高興能聚一聚。還是老規矩,先找一家茶館喝茶聊天。老同學相見,自然是天南海北地聊,但免不了懷舊,也勾起了我對自己青少年時代的回憶。
高中時期的記憶
其實我初中也是在那里讀的?!拔母铩遍_始的時候,我在商業場小學上三年級,然后就是所謂“停課鬧革命”。復課不久就進入了初中,應該是說小學只讀了一半。我學習努力,特別是最后一年,因為當時說得很清楚,要根據成績來決定是否能進入高中。在1972年的夏天,我焦急地等待錄取的通知,但是通知始終沒有來。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