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原副行長祝憲:鼓勵消費之舉當放寬眼界|2024年新金融大會

堅持和繼續改革開放,重在行動。對外開放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對外開放政策則應穩定透明、保持中性。

中國經濟結構中消費占比相較發達國家較低,甚至不及印度。但是鼓勵消費之舉當放寬眼界,不應囿于消費范疇來討論。

各發展中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各異,發展階段和資源優勢也不同,國內企業切忌把自己在國內熟悉的做法不加分析地運用到其他國家。

責任編輯:豐雨

在全球政經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中國應如何應對?南方周末于日前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新金融大會上,國際金融論壇(IFF)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世界銀行原副行長、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祝憲應邀發表“全球政經格局重塑,中國和新興市場經濟的機遇與挑戰”主題演講時表示,在全球經濟運行中,非經濟因素對全球經濟干擾增多。中國應堅持改革開放,對內大力推動結構性改革,消除城鄉“二元”差距,對外謀求合作共贏。

 

國際金融論壇(IFF)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世界銀行原副行長、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祝憲在2024年新金融大會上演講。

全球化成果苦樂不均

祝憲表示,當前地區沖突加劇,地緣政治風險加大,世界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討論全球經濟格局,還得從經濟全球化說起。

過去三十年間,蘇東發生巨變,西方經濟自由派盛行,科技進步越過國別門檻,產業鏈逐漸全球布局。中國順勢而為進行改革開放,成為新興市場經濟中增長最快的國家,逐步成為“世界工廠”。

如今中國的制造業產值約占全球的30%,超過美國、日本、德國和韓國的總和。中國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基本消除貧困,進入中等收入經濟體。

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也獲得長足進步。二十年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規模與發達國家的經濟規模之比為4:6。如今二者比例發生翻轉,變成6:4。

這說明世界真的變了。很多人注意到這些變化,對經濟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但我們也應該觀察到,逆全球化力量逐漸變強。2008年的金融危機、近期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深遠影響,也使很多人開始質疑全球化。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全球貿易增速一直高于GDP增速。這是全球化的成功體現。但2008年開始,全球貿易增速已低于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國際貿易已不再是全球增長的火車頭,全球經濟也呈現持續低增長。與此同時,雖然科技創新不斷,但全球勞動率增長緩慢。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但重要一條是,全球化“苦樂不均”。以美國為例,全球化和科技創新的成果主要由美國東西海岸獲取,即紐約的金融業和加州的高科技產業,中西部銹帶不僅經濟停滯,而且社會危機加深。

總體而言,當今全球政經格局正經歷深刻的變革。過去三十年間,以經濟自由化思潮主導的發展模式已顯疲態,全球化體系也隨之向民族主義、單邊主義和碎片化趨勢靠攏。這導致全球各國與地區的發展差異進一步加劇。在此背景下,非經濟因素如政治考量、地緣安全等對經濟運行的干擾日益顯著,部分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化進程中受益。另一部分則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呈現出明顯的“苦樂不均”現象。

全球治理模式亟待突破

祝憲認為,全球化進程深刻重塑了世界經濟與政治的格局,其間伴隨著不同勢力的崛起與衰退。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部分在全球化進程中失意的群體,在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及單邊主義的思潮中找到了歸宿。眾多政客亦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社會心理趨勢,借此煽動民眾情緒,進一步推動相關思潮的發展。

祝憲以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為例。他認為,若將特朗普首次當選總統視為一次偶然事件,那么其再度當選的現象則難以僅憑偶然性來全面解釋。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的堅實支持基礎植根于美國廣大的白人藍領階層。身為億萬富翁的特朗普,盡管其本人隸屬于資產階級,卻出人意料地以捍衛工人階級權益為競選口號,成功贏得了選舉。這一結果頗具戲劇性。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推出的貿易保護政策、“美國優先”口號、減少國際責任承諾以及在氣候變化議題上的倒退立場等,均與美國國內政治變遷的深層次條件緊密相關。祝憲認為,與其爭論,甚至希望他上任不會將對中國關稅增加到百分之六十,還是認為他僅僅是將關稅作為討價還價工具,不如未雨綢繆,做好最壞準備。

概而言之,全球經濟政治格局巨變。過去30年的經濟自由化思潮走向沒落,當下全球供應鏈的投資布局不再單純地以效率優先和比較優勢為基石,而是越來越多地融入國家安全考量、地緣政治風險評估及風險分散策略。這些因素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經濟的分化,推動貿易活動趨向區域化。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加劇而且愈加公開化,貿易爭端頻發并繞過世界貿易組織解決。這些導致國際貿易環境愈發復雜多變,對全球經濟復蘇構成嚴峻挑戰。

此外,二戰后構建的全球經濟治理模式影響力逐漸減弱,面臨瓦解風險,而新秩序的建立尚遙遙無期。在此背景下,利己主義的叢林原則似乎正逐漸成為主導,加劇了國際合作的難度與不確定性。全球經濟治理因而更加艱難。因此,如何在“苦樂不均”的全球政經格局中尋找平衡點,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國際社會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制定破除“二元結構”的時間表

在當今世界經濟格局之中,中國經濟具有規模大、韌性強、回旋余地大的特點。這是我們應對挑戰的堅實底氣。但也不能忽視當前周期性與結構性矛盾相互交織所衍生的重重挑戰。

祝憲認為,堅持和繼續改革開放,重在行動。開放上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中央領導最近提出自主開放、單邊開放以及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這具有重大的意義。尤其是在保護主義盛行,制裁加碼的情況下,更是難能可貴。當務之急是應精準提煉、審慎總結幾十年招商引資的經驗。而對外開放政策應穩定透明,保持中性。

他強調,應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大幅度提高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服務貿易在貿易中的比重。中國經濟結構中消費占比相較發達國家較低,甚至不及印度。但是鼓勵消費之舉當放寬眼界,不應囿于消費范疇來討論。

雖然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了,但中國經濟中還存在許多二元狀態。如果不消除城鄉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那么民眾消費意愿將受抑制。為此,應該有一個逐步消除城鄉教育、衛生和社保差異的時間表,就像全國脫貧那般統籌進行。在城市中,加快對進城農民工和子女提供同等民生服務。刺激他們對住房、消費品和服務的需求,使其成為進一步城鎮化進程的主要動力。

此外,政府要更加依賴市場力量配置資源,加快生產要素改革。大力提倡市場公平競爭,特別是為民企創造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公共資源更多向民生傾斜。在幾十年大規?;A設施投資后,新的投資項目要注重效益,聚焦剛需,要約束地方政府鋪攤子、刷政績的傾向。

謀求合作共贏

祝憲還稱,今天面臨的全球經濟風險和不確定性,不僅是對中國的嚴峻挑戰,也是對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嚴峻挑戰。作為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朋友和伙伴,我們應和他們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同時也要求同存異,理解各自的核心利益和不同之處。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南方是一個帶有戰略性的界定。在推進過程中,切不要過多做政治化的解讀。今天的國際形勢不同于冷戰時期,不存在涇渭分明的陣營,取而代之的是各方利益相互交織、盤根錯節的復雜態勢。

在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和企業出海過程中,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具體國情,做好當地優秀企業公民。各發展中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各異,發展階段和資源優勢也不同,國內企業切忌把自己在國內熟悉的做法不加分析地運用到其他國家。

中國歷來是出口大國,如今也是制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因此也容易引起貿易摩擦和他國警惕。據統計,中國的光伏面板、鋰電池、電動車、建筑機械、鋼鐵、功率半導體等行業生產供給能力全球領先。這說明中國產業具有較強競爭力,能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但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都想通過擴大制造業實現經濟升級和加大就業率。如果這些國家認為中國的制造業有壓倒性優勢,有可能引發擔憂,甚至導致關系緊張。中國應適度考量并關照他國利益關切,全力謀求合作共贏局面才是國際產業協作中的關鍵之舉。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