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奪命百萬,抗生素耐藥危機何解?

自然條件下,細菌會在偶發的突變中產生耐藥性。而抗生素的濫用加速了突變——無論中外,醫生都曾陷入“抗生素見效快”的誤區,開出了太多不必要的處方。

如果將創新的定義提高,那么自1986年達托霉素被發現以來,人類再沒有發現過基于全新化學結構和生物學靶點的抗生素。

“你花了數億乃至數十億元研發了抗生素,可能剛上市不久,細菌就耐藥了?!?/blockquote>

責任編輯:曹海東 汪韜

南京一家醫院,減少“濫用抗生素藥品藥物”的宣傳牌。視覺中國/圖

南京一家醫院,減少“濫用抗生素藥品藥物”的宣傳牌。視覺中國/圖

如果藥物也有生命,那么抗生素“亞胺培南”從壯年到暮年只花了30年。

1994年,山東女孩楊曉霞遭遇多達12種耐藥細菌感染,即使截肢也無濟于事。醫生使用了彼時剛剛上市的抗生素“泰能”,將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2023年7月,50歲的廣東潮汕人王和琴感染細菌性肺炎后又染上膿毒癥,隨時可能休克。醫生對她使用了亞胺培南——“泰能”的主要成分,卻沒有絲毫起色。

這似乎是抗生素藥物逃不過的宿命: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導致藥物逐漸失去療效。

近百年前,青霉素被人類發現。之后,這些能殺死或抑制細菌等微生物的藥物不斷被開發出來,包括公眾熟知的頭孢菌素類、四環素類等,它們阻礙細菌的細胞壁合成、蛋白質合成、DNA轉錄等,消除感染。

但許多風光無限的抗生素已經因為耐藥而退出舞臺。

1943年橫空出世的青霉素藥物盤尼西林,在1947年就出現了第一例耐藥病例;誕生于1971年的第一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頭孢唑林,如今面對最常見的大腸桿菌,每10位患者就有6位無效。

亞胺培南是一種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開發于1970年代,這類抗生素也正面臨耐藥性挑戰,但接替者仍未成熟,商業回報不佳,鮮有企業愿意斥資研發新藥。

戰爭、貧困、新冠疫情,抑或是錯誤的衛生觀念,都在推動著耐藥菌加速突變。一場新的全球健康危機正在醞釀。

2024年9月,《柳葉刀》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2021年全球直接死于抗生素耐藥性的人數約為114萬人,另有471萬人的死亡與抗生素耐藥性有關。預計到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822萬人直接或間接死于抗生素耐藥性。

同樣在9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政治宣言》,各國領導人承諾采取行動,到2030年,將每年抗生素耐藥性導致的死亡人數減少10%。

“人類與細菌耐藥的斗爭如同一場軍備競賽,不能被動等待。要取得這場競賽的勝利,我們兩條腿走路,既要不斷研發有價值新藥,也要通過合理用藥、加強感染控制來延緩耐藥發生?!睆偷┐髮W附屬華山醫院院感科主任楊帆如此總結道。

不斷換藥,無一奏效

一聲輕微的咳嗽,點燃了細菌與人體開戰的狼煙。

2023年7月中旬,時值盛夏,國內正經歷著一場反常的呼吸道傳染病高峰。王和琴開始發燒、咳嗽。她以為自己患上了新冠,想靠服用布洛芬扛過去。但半個多月過去,病情并未好轉。逐漸地,王和琴的左腎也開始疼痛。

8月9日,堅持不下去的王和琴到揭陽市的一家醫院就診。出乎意料的是,她被判定為病情危急,馬不停蹄地被轉診至汕頭市中心醫院,戴上了呼吸機,住進了ICU。短短一天之內,陪同就診的女兒就“稀里糊涂地”收到了母親的病危通知書。

王和琴染上的是重度細菌性肺炎。由于未及時治療,就醫時已經肺部膿腫,出現空洞性實變。此外,她本身就因患糖尿病而免疫力低下,細菌進入血液后引發了膿毒癥,并造成真菌尿路感染。此刻她的血液指標低下,隨時都有感染性休克的風險。

在診斷書上,王和琴的女兒第一次看到了母親感染的細菌名稱:大腸埃希菌。它有著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大腸桿菌。

如果按照檢出率排名,大腸桿菌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大菌”。中國細菌耐藥監測網(CHINET)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近2000家醫院中共分離出大腸埃希菌112.6萬余株,在革蘭氏陰性菌中排名第一。

所謂陰性與陽性,是采用革蘭氏染色法分類,陽性細菌細胞壁呈藍紫色,陰性細菌細胞壁則呈紅色,臨床上可以據此確定感染類型、選擇用藥。

大腸桿菌平時定植在腸道內,與人體相安無事??梢坏┧M入血液或其他器官,就可能引發感染,嚴重時,會出現王和琴遭遇的險境。

針對王和琴的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殺菌可謂對癥下藥。吊詭的是,她每到一家醫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