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學曲棍球案”落下終章:瘋狂的美式政治正確助長性侵誣告丨快評

為何“白人男性性侵黑人女性的指控”可以靠著原告的口頭證言與檢察官的一己之私就得以進入司法程序?如果說“法律事實不等于客觀事實”,那么本案的實際情況其實是“客觀事實根本不存在”,檢察官繞開證據就進行了有罪推定。在這個過程中,三名原告的合法權益就遭遇了粗暴踐踏,陷入了實際意義上的“自證清白”陷阱。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美國綿延近二十年的“杜克大學曲棍球案”終于落下了終章。2024年12月13日,當事人克里斯塔爾·馬格努姆終于承認自己在2006年撒了謊,對杜克大學的三名校隊曲棍球運動員里德·塞利格曼、科林·費內爾蒂、大衛·埃文斯進行了虛假的性侵指控。馬格努姆在此次的播客訪談中坦言,“我要告訴三名被告,我愛他們,他們本不應該經歷這些”。至此,這起案件才完全畫上了休止符。

2006年3月13日晚,單身母親馬格努姆與另一位黑人女性受邀,在杜克大學男子曲棍球隊的一場私人派對上跳舞。馬格努姆在派對結束之后向警方報案,聲稱自己被三名白人男性拖入浴室性侵,指認了塞利格曼、費內爾蒂與埃文斯三名曲棍球隊隊員,警方在聽取原告證詞之后逮捕了三人。

事后來看,這起子虛烏有的指控本可以在次日乃至當晚就被撤銷,因為馬格努姆的指控根本經不起推敲:其本人的體檢報告顯示無強奸痕跡,DNA檢測結果與三名被告毫無關聯,另一位表演舞蹈的黑人女性也在第一時間向警方表示“強奸不可能”,然而一些連環因素讓這起虛假指控變得曠日持久。

當地檢察官邁克·尼豐在事態演變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一環,他對三名被告提出了強奸、性侵、綁架在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