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芳:用展覽重構廣東海上絲綢之路

在20年的歷史研究、藏品征集和展覽策劃工作中,白芳見證了廣東的開放與兼容。

發自:廣州

責任編輯:周建平

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館員白芳 圖/受訪者提供

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館員白芳 圖/受訪者提供

位于廣東省博物館四樓的“廣東歷史文化陳列”展廳,是許多對廣東文化感興趣的人都不愿錯過的熱門打卡地。展廳面積四千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多張,通過文物、圖片、油畫、雕塑、模型、多媒體、復原場景等手段向觀眾展示了廣東從馬壩人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文化變遷。

“廣東歷史文化陳列”分為南粵源流、揚帆世界、繼往開來和粵海烽火等四篇。其中揚帆世界以滿載瓷器的廣船、聚集奇異洋貨的十三行,以及精美絕倫的廣彩、廣雕和風靡一時的外銷畫等等,帶領觀眾進入海上絲綢之路,體驗廣東對外開放和交流的精彩歷程。

這些珍貴的館藏離不開文博工作者對廣東歷史文化的深入研究,以及長年累月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的征集工作。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館員白芳重點從事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史的研究和18、19世紀中國外銷藝術品的文物研究與展覽策劃工作。2003年,她從中山大學歷史系博士畢業,進入廣東省博物館工作。在20年的歷史研究、藏品征集和展覽策劃工作中,白芳見證了廣東的開放與兼容。

征集藏品是見證廣州貿易繁華的過程

南方人物周刊:當年為什么會選擇來廣東省博物館?

白芳:我學的是中國古代史方向,秦漢史專業。做秦漢史研究,沒有第一手的考古材料的話,很難深入做下去。當博士論文完成后,感覺自己的研究也到了一個瓶頸期。當時覺得博物館挺好玩的,有很多文物,讓書本上的文字一下子立體鮮活起來,覺得挺好奇,所以畢業時投簡歷就到了廣東省博物館。入館后第一次接觸文物、第一次點交、第一次布展,一切都覺得特別新奇。后來發現展覽有很多門道,但最基礎的首先是要做好扎實的學術研究工作。

南方人物周刊:讀書期間其實沒有這么近距離地接觸文物?

白芳:對,從來沒有,都是隔著玻璃窗去看。

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有一個很重要的“異趣·同輝——館藏清代外銷藝術精品展”,那時候你已經到粵博剛好十年。

白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