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共和國的“緊急戒嚴”與尹錫悅的“霧月十八”
在“1987年體制”下建立的當今韓國,依然存在著許多足以造成嚴重政治隱患的漏洞,這是尹錫悅劍走偏鋒的土壤。但同樣是在這個韓國里,被重塑了政治觀念的一代韓國政客乃至普通人,也成為了韓國不會走回頭路的屏障。某種意義上,這種觀念的屏障比政治制度的修改要更為堅實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李屾淼
2024年12月7日,韓國首爾,總統尹錫悅在總統辦公室發表講話
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曾這樣評價拿破侖三世的上臺:“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笑劇出現?!?/p>
1979年12月12日,時任韓軍保安司令官全斗煥伙同“新軍部”勢力,在樸正熙遇刺后的戒嚴期間悍然發動軍事政變,篡奪韓國最高權力。那時的全斗煥,或許曾幻想會有人以精湛的演技再現自己搶班奪權的豐功偉績;但日后全斗煥站在審判席上時,或許不曾想到,一個現代韓國合法的民選總統,竟然會妄圖模仿自己,而他的模仿又是那么的拙劣。
2024年12月14日,在人們下班后突然啟動、又在第二天上班前倉促結束的“12·3”緊急戒嚴10日之后,韓國國會以204票贊成通過針對總統尹錫悅的彈劾動議案。
同日,韓國憲法法院緊急表態,將迅速、公正地對總統彈劾案作出審判。作為曾把樸槿惠、李明博兩任前總統送進監獄的前檢察官、檢察總長,尹錫悅自己也將站在被告席上接受一場兇多吉少的審判。
鬧劇般的戒嚴風波散去,野心家發動的“倒春寒”般的“首爾之冬”并沒有撼動韓國政治的基本局面,但緊急戒嚴令、空輸部隊強攻國會、軍人跟議員和民眾的推搡扭打,依然觸發了民眾對于軍政府時代的創傷應激?!?987年體制”下建立的第六共和國,是否真正筑牢了預防強人政治顛覆國政的藩籬?緊急戒嚴的背后,高度極化的韓國朝野政爭,是否還會不斷地越出底線和規則?民意分裂、民粹反潮的后現代韓國社會,現行代議制民主是否真正順應了國情、反映了民意?在“雙十二政變”45年后,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和爭論,仍在困擾并塑造著現代韓國。
2017年5月25日,韓國前總統樸槿惠被押送至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接受第二次公審
尹錫悅與他的“霧月十八”
從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變成第二帝國皇帝的拿破侖三世本是一個“可鄙的、小丑般的”人物,借著當時法國的政治情勢和巧妙畫皮,笨拙地復刻他叔父拿破侖“霧月政變”的歷史軌跡,篡奪共和成果再造帝國;踐政之后又搖擺不定,疲于應對朝野勢力和各方攻訐,后于普法戰爭中輕率迎戰,黯然被俘。
尹錫悅的既往“奮斗史”,與拿破侖三世的發跡頗有些暗合之處。此番輕率地發起戒嚴,企圖打破政治僵局、奪取主動,又使尹錫悅與他的前任樸正熙、全斗煥形成一種極富黑色幽默的回環,個中緣由,耐人尋味。
尹錫悅深耕韓國檢察系統近30年,在處理涉及多屆韓國總統的大案要案中,取得了光輝的業績和曝光度,而真正打響作為“剛正檢察官”的形象,助推他再進一步、投身政壇激流的,無疑是他主導了對前總統樸槿惠的調查。
2016年,樸槿惠與崔順實的“閨蜜門”事件曝出,引發韓國舉國反對聲浪。尹錫悅任特別檢查組組長偵辦此案,雷厲風行,迅速查清了案件事實,并力主拘捕時任總統樸槿惠及其密友崔順實,以及時任三星集團副會長的李在镕等涉案權貴。尹錫悅以此案促成樸槿惠在2017年被國會成功彈劾,成為1948年建國以來韓國首位被彈劾罷免的總統。
尹錫悅由此在韓國政壇聲名鵲起,更頗受繼任總統文在寅的賞識。2017-2019年,尹錫悅先是被文在寅提拔為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檢察長,而后又被破格提拔為最高檢察機關大檢察廳檢察總長,與共同民主黨打得火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