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珍·古道爾:傳奇動物學家的中國之行
“我母親總是教導我們,如果人們不同意你的觀點,重要的是要傾聽他們。但如果你仔細聽了他們的意見,你仍然認為你是對的,那么你必須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br />
“我有時不想起床,希望自己死了一樣,但這種感覺不會持續太久。我想這是因為我很固執?!彼χf,“我不會屈服的。我一定會戰斗到死?!?/blockquote>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李慕琰
三十多年來,珍·古道爾全球奔走,宣揚尊重自然界的重要性。2024年11月底,珍第17次到訪中國。(根與芽(北京)供圖)
“能幫我們照一張嗎?孩子從武漢來的?!币粚χ心攴驄D帶著孩子請求道。
中學生模樣的孩子互相交談:“這輩子值了?!?/p>
透過厚厚的人墻,依稀看見珍·古道爾從電梯走了出來。她一如既往地將銀灰色的頭發梳成馬尾辮,抱著她的“護身符”——名為“Mr.H”的猴子玩偶。戴著的吊墜是非洲大陸的形狀,上面有一個小圓點,那是貢貝國家森林公園,她最初開始黑猩猩研究的地方。
會場設置了二十多個展臺,孩子們站在展臺前等待被介紹,不敢輕舉妄動。珍走到一位穿著傳統服裝的女生面前,撥了撥垂在她眼前的銀飾,咧開嘴笑了。她認真參觀了每一個展臺,答應了每一個請求的合影,后續活動延遲了一段時間。
大合影環節,一排孩子在珍的前面蹲下,珍彈了彈前排女孩頭上的小樹苗發夾,“三二一,chim-pan-zee(黑猩猩)”。做完演講后,珍又被孩子們簇擁著,陷入短暫的混亂。她發出黑猩猩的叫聲,維持秩序。
在許多這樣的瞬間里,珍不像一個眾人敬仰的傳奇人物,更像是一個頑皮好奇的小孩。
珍·古道爾是當今最著名的動物行為學家和動物保育人士之一,著有超過三十本書,獲得過包括聯合國和平大使、不列顛帝國勛章、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在內的多項榮譽。在國內,她的事跡被寫進多本中小學教科書中,她創辦的針對青少年的環境教育項目“根與芽”(Roots and Shoots)目前成立了超過一千個小組。
這是珍自1998年以來第17次到訪中國。她欣喜于中國環境保護的卓有成效——“第一次來北京時,我都看不見幾米外的道路,而現在的天空變得這么藍了!”她所到之處形成了現象級的矚目和歡迎:現場的志愿者以她為圓心,拉成圓圈保護她,再外圈是近三十臺攝像機和無數臺手機,幾天的活動幾乎都是這樣的規模。
在2024年的達沃斯論壇上,主持人問她,“最讓你驚訝的事情是什么?”
珍回答道,“我如何成為了今天的我!這對我來說太奇怪了。我唯一的辦法就是想象有兩個珍:一個是你面前的珍,她出生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經歷了二戰,做服務員賺取生活費去非洲;另一個是國家地理雜志和探索頻道打造的偶像。我必須非常非常努力地才能跟上那個偶像的步伐。她會‘欺負’我?!?/p>
“我有時會覺得自己太懶了?!痹龠^四個月就要滿91歲的珍說。這是“覺得自己太懶”的珍·古道爾的日常:她恢復了疫情前每年300天全球演講的習慣,從2024年11月中旬開始她先后前往了印度、馬來西亞、中國香港;從北京離開后,她又飛往新加坡、尼泊爾、美國,繼續她的行程。在北京的5天時間里,她參加了幾乎每一場安排的活動,包括近10場公開活動。唯一取消的是整趟行程最后,參觀故宮神武門的活動——唯一休閑的活動。
11月底的北京剛迎來第一場雪,氣溫在零度徘徊。珍入住的酒店沒有供暖,珍不開空調,在房間里穿羽絨服。她的食量很少,活動間隙用堅果、巧克力和一些水果補充體力。1970年代,讀完彼得·辛格的《動物解放》、了解到工廠化養殖的動物的悲慘境遇后,珍決定成為一名素食主義者。
珍在2024年3月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時,記者說,“我覺得我不會有精力做環球旅行,而這是您幾十年來一直在做的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