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獎 師生反目
“我一直在想是否應該將這些證據朝著不利于您的方向發展?我并不希望這樣做,但我擔心您將我逼上絕路,我不希望您我之間鬧到無法收場的境地,我想我們真該好好談談如何結束這紛爭?!?/blockquote>
學術爭議并不鮮見,可一位學術泰斗站出來揭發他的學生卻極為罕見在血液學界看來,北大人民醫院出了一件復雜的“家務事”。
78歲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前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為這事從去年年底忙到現在,春節也沒有休息。他戴著老花眼鏡,一頁一頁地審核學生的申獎材料,得出了上百頁的揭露學生剽竊他的學術成果的報告,并將該報告公之于眾。
5月7日,陸道培和8名血液病、造血干細胞移植專家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指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存在剽竊、造假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其申報的中華醫學科技獎的材料中,有部分內容剽竊自陸道培。
他說像這樣的造假剽竊行為,造假者應當被開除。他還說,如果黃曉軍這樣的論文都不算造假,那么北大就沒有假論文了。
黃曉軍——他的博士研究生,1990年起跟隨他從事造血干細胞移植研究,后來接任了北大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長一職——黃在一份書面材料上直指陸道培對他的檢舉是“無稽之談”,并認為此事恰恰反映了陸道培的學術霸權作風。
陸說:以下狀況需要改變——負責人、主任、所長,不論是否真正參與項目,都必須在文章排名中,都應該是科技獎的第一完成人。
學術爭議并不鮮見,可一位學術泰斗站出來揭發他的學生卻極為罕見。
GIAC為何物?
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陸道培反復宣稱GIAC方案是他命名的,也是他花了幾十年的心血建立起來的,“(黃曉軍)1992年才博士畢業,一直是我培養、提攜他,這么幾年他覺得他幾乎要成名,幾乎要得到功利,就把我的說成他的。”
在所有對黃曉軍的質疑中,處于核心地位的就是被縮寫為四個字母的GIAC方案,這也是陸道培從1981年創建血液病研究所以來的核心研究領域。GIAC是一套綜合而又龐大的單倍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臨床應用方案,陸道培在創建和推廣GIAC方案中功不可沒。至今,國內在治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知名醫院大多采用這一方案,或基于這一方案的改進方案。
這幾年,國內的單倍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大行其道,這一治療方法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在國際上被采用,但是并沒有被列為主流治療方案,原因是治療費用高昂、風險高。但中國人口基數大,發病率極低的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依然不少,中國的單倍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產業一枝獨秀。
造血干細胞移植就如腎移植,需要攻克多項科技難題。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