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搬磚”,他賣掉了電子廠和深圳的兩套房產
2024年是戴元環收磚的第十個年頭。這一年,他帶著他的千年古磚走進深圳文博會展館,吸引了眾多目光。
在收藏界,古磚屬于冷門藏品,戴元環卻“嗜磚如命”,立志成為磚界頂流。為了收磚,他不僅變賣了一手創辦的電子廠,甚至還賣掉了深圳的兩套房產。問及為何如此瘋狂,他說,“磚改變了我的人生,帶給我太多東西了。磚才是主人,而我只是過客?!?br />
公益人陳行甲這樣評價戴元環:“古有陶公運甓,今有戴君收磚。元環性淳義厚,情系古磚,十年不渝。古磚能遇元環,是古磚之幸,也是深圳之幸?!?/blockquote>發自:深圳
責任編輯:周建平
北方冷空氣來襲,一夜之間,深圳溫度驟降了四五度。
這是2024年12月一個周末的清晨,寶安區新橋街道的工業園外,路邊攤上煙氣騰騰,幾位年輕人裹著羽絨服,圓鼓鼓的,正等待著早餐。而園區內,寒風掠過空闊的中間大道,不見貨車往來,略顯蕭瑟。
跟門口保安寒暄幾句后,我走進了第三棟廠房??斓蕉菚r,一束陽光突然穿出密云,透過大窗戶,投射在清源齋古磚館門口右側的白色墻體上。
那里,有一處刀刻的痕跡:“這是一個好廠”。未知何人所刻,若非陽光恰當的投射角度,興許沒人會發現這行小字。
“好廠”指的是清源齋古磚館的前身“深圳力沃電子廠”,當時的廠長也就是如今的館長戴元環。
戴元環棄商從磚的故事在圈子里流傳開來,不過是近些年的事。2005年,他兜里揣著100塊錢,從潮汕來深圳打拼。四年后,他在寶安創辦了自己的電子廠,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員工最多時達到兩百多人。然而,不到七八年光景,他卻因癡迷古磚而變賣了工廠。
如今,二樓偌大的廠房內,除了幾塊電子廠招牌、宣傳語外,流水線、生產設備均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的鐵架和全國各地收集來的數千方古磚。這些古磚如同一支軍隊,占據了廠房的各個角落,儼然成了“新主人”。而侍奉它們的,除了戴元環本人,還剩下原電子廠的兩名老員工。
四十余年過去了,深圳特區上空仍回蕩著那句著名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庇卸嗌偃吮几斑@里,追逐著財富與夢想,渴望實現社會階層的躍升。但為何戴元環偏偏放棄財富積累,選擇一條費錢且孤寒的收磚之路呢?采訪前,我有太多的疑惑。
戴元環和他收藏的第一塊磚(圖: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大食)
南邊的深圳冒出個“暖風”
戴元環第一次接觸古磚是在十年前。彼時,國內收藏古磚的人不過百來號,且多數集中于江浙、中原地區,廣東這邊更是寥若晨星。雖說是古磚界的后起之輩,但戴元環收起磚來卻足夠瘋狂。
2014年,他出差長沙,閑逛古玩市場時,與三國時期的一塊“赤烏”磚(“赤烏”乃東吳的第四個年號)不期而遇,從此一發而不可收。2017年前后,磚友群流傳一種說法:南邊的深圳冒出一個叫“暖風”的人,嗜磚如命,出手果斷。不少人一有好磚,都愿意先發給這位老板過下眼。
“暖風”正是戴元環的微信昵稱。據電子廠一名老員工回憶,當時全國各地的包裹如雪片般飛來,日復一日,古磚漸漸“侵占”了電子廠的辦公區域。廠長辦公室、財務室、測試間等先后被攻陷,一摞摞的古磚就地崛起。
不解的情緒在廠里蔓延:“戴老板怎么了”“花那么多冤枉錢買磚,敗家啊”“戴老板又發瘋了”……一位老員工說,當時大家不明白戴老板為何放著廠里的經營不管,卻跟古磚打交道,“像中邪似的?!?/p>
然而,戴老板的行為卻更加“瘋狂”。為了有更多財力購買古磚,他不但賣掉了電子廠,甚至還賣掉深圳的兩套房產。這惹來家人的反對、親戚的嘲笑,家庭矛盾一度激化。
問及當年為何如此癡迷,戴元環說,“我也說不清楚,當時看到那些古磚就是喜歡、就是想買?!?/p>
“你信命嗎?”他突然問我,“越到中年,人越信命?;仡^再看,如果不是那幾年瘋狂搬磚,以后要想遇上就更難了?!?/p>
戴元環解釋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