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人天天同吃同樂,這個小集體成了一家人
雖然外面早已高樓大廈,都市化景觀此起彼伏,舉目皆是,但這幾家人卻異常熱情與好客,在他們身上,你見到的只有純樸、善良、熱情,而沒有所謂城里人的世故、冷淡與冷漠。這里的每個人都開開心心,不分長幼,不分男女,其樂融融。
責任編輯:辛省志
深秋的廣州陽光明媚,碧空萬里,適合外出走走、看看。近日,我聯系上了一位久違的朋友阿樂。阿樂是地道的番禺人,家的準確位置是st街道st村,離我家不遠,驅車半小時就到了。按照他發我的定位,我到了一處小山坡。
我以為這里是他家,但其實不是。出人意料,在這里我見到了三個叔叔,兩個阿姨,三個年輕人。我問阿樂,“這都是你的家人嗎?”他笑著為我介紹,“這是我爸,這是我堂哥,這是我嬸嬸,這是我的朋友”。原來我今天趕上了他家的聚餐,我這樣想,但其實我又錯了。阿樂解釋說,他和三個從小玩到大的同學一起租了一畝地,開辟了一個類似農場的地方,他們四家人平日都會一起在這里喝茶、聊天、煮飯、打球及會客。今天的我,就是他們的客人。今天亦不是什么特別的聚餐,他們每天都這樣一起吃飯。
充分的信任
如實說,這著實驚艷了我,因為多數人的既有認知是:在城里,各家各戶大門緊閉,一起住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僅限于“早”“早安”,或點個頭,我不知你姓甚名啥,我也沒有興趣主動打聽,幾家人的聚餐更多限于某個小朋友生日,大家在野外某個地方露營,娛樂一下;在農村,人情味會相對濃一點,但更多也是過年或過節的時候,一個家族的兄弟姐妹們會選擇聚餐。幾個沒有親屬關系的家庭在一起聚餐,且幾乎每天都在一起聚餐的情況,極為罕見。
而在這里,四個家庭的三代人,老一輩5位,年輕一輩8位,晚一輩9位,共計22人幾乎每天中午和晚上一起做飯、吃飯,老人在一起喝茶、種菜、聊天,小孩子們在一起打球。我不禁會想,在這樣一個匿名化、原子化與碎片化的時代,是什么讓他們有如此的凝聚力?
共同租下一片地建個農場,朝夕相處,喝茶、聊天、會客、做飯、打球,這需要四家人之間有充分的信任。阿樂和三位同學同村,從小一起長大,四個發小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