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20090518)

令人難忘的雙眸

看了這期封面后,心生慚愧。我和我的團隊剛剛從四川災區回來,但我們的行走,居然沒有找到家變這一個扣人心弦的主題。

家變以及如何面對家變,才是震區重建的主旋律。和每一個具體的家的悲歡離合相比,那些被刻意凸顯和拔高的一切,都顯得蒼白而乏味。

汶川大地震奪去了數萬人的生命,也奪去了許多人的家。家園重建,首先是家的重建。

四位遺腹子和孕育他們生命的母親,在廢墟和廢墟上長出的莽草從中,我看到了她們的堅毅。孩子的哭泣和歡笑被視為人類繁衍生息的源泉和希望,但我更注意四位母親的眼睛。

那四雙眸子流露的不再只有悲傷,更多的是對生命延續的喜悅,臉上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甚至還能看到一點淡定和豁達。

重建家園的路很長,但我們從母親的眼神看到了曙光。

楊錦麟(鳳凰衛視)

繁衍與希望

《南方人物周刊》上期“封面人物”專題《震區家變——生于5·12》實際上向人們傳達的是“繁衍與希望”的主旨意義。

專題中的第一篇《震區家變——在現實與烏有中搖擺》,其敘述可以非常清晰地讓讀者感受到這種意義。地震災害帶來的悲痛、絕望、救贖與重生,之于一個個家庭的體驗程度,實際上遠遠勝過具體個人。“結婚、離婚、再婚、繁衍、死亡是再平常不過的人生悲喜劇……(地震)讓白發人送黑發人,讓年輕的家庭支離破碎;將希望集中變作絕望,將幸福集中化作傷悲。”

他們重建家庭,不僅重新孕育生命,而且也在嘗試重新建構屬于家庭成員之間的善良、純真和美麗。我們之所以那么愛看傳媒傳遞的“重建”故事,實際上是因為傳媒發達的京滬穗深等很多地方,婚姻和愛情本身,甚至不如MSN和QQ純粹(更不能與匿名博客和論壇相提并論)。傳媒的選題、讀者的選擇(偏好),傳達出經濟發達地區的都市人匱乏、空缺和渴求的某些方面。專題中的第二篇《生于“5·12”——四個地震遺腹子的一年》、第三篇《重組:震區婚姻故事》、第四篇《艱難重生》都以最平實的震區人故事講述著他(她)們的勇敢、無奈、堅韌,值得一讀。

鄭渝川

向張鐵林先生提問

貴刊第17期《張鐵林 “皇帝”這格局左右不了我》記敘了一件事:2005年1月,張鐵林被聘為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外界多有質疑,但這沒有損傷他半點自信,他“說句玩笑話:美國的三流演員都能當總統,為什么我們一流演員當不了院長?”我雖然不看“皇帝戲”,但對張先生是很尊敬的。不過,單就張先生這點表述,我卻多有疑惑。

我懷疑張鐵林先生對美國總統的選舉到底了解多少。我讀過林達的多部著作后知曉:美國總統一般早在少兒時代就埋下了理想的種子,在社會實踐中成就了大政治家的稟賦。以里根為例,他父親是低賤的皮鞋推銷商,他的童年過著貧寒屈辱的生活。1932年他大學畢業,有5年時間從事播音,又改行當電影演員。二戰時他當過空軍,戰后任電影工會主席,并于1966年當選加利福尼亞州州長,1970年又再度連任。1980年,他經過全國層層競選當選為總統。他執政8年,以改變世界格局的“里根時代”而名存青史。我們真正了解“三流演員當總統”的真諦嗎?

我認為人們的質疑是有道理的?,F代常識告訴我們,為官者不應問文化出身,而要問權力來源。里根當總統是民選的,張先生當院長是上級任命的。百姓有疑慮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此外,“一流”、“三流”乃社會的看法,個人不宜自封。張先生是海歸派,我想一些現代文明的常識應該知曉。

傅天雨(云南大理)

滿懷正義干的不一定是好事

在看了自助血透室被強行關閉的新聞之后,同行老陳無限感慨地說:有時,滿懷正義感去辦的,也不一定是好事!

我對他充滿玄機的言語很好奇,就打破砂鍋問到底地問究竟。他于是給我講了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

那是幾年前,他還在電視臺當記者,一天接到熱線稱,在某工地外有一處非法行醫點,行醫人沒有任何資質證書,所賣的藥也有過期和變質現象。

當月市里正在組織衛生執法專題行動。這正是個上好的暗訪題材,先揣著針孔攝像機,冒充病人去看病,拍下惡劣的行醫環境和胡亂看病的嘴臉,然后付錢拿藥找專家來揭露藥方的荒謬,然后執法部門出面,收攤撿掛,最后再由相關負責人對著鏡頭說一段向假冒偽劣宣戰的宣言,然后打完收工。所有類似新聞都是如此操作的。

老陳也打算如此操作,他來到那一處被稱為未來城市黃金口岸的工地,這里的房價保證未來只住富人,但現在還是一片工地。他不太費力地找到那家診所,開始按程序操作。

店主是個年輕后生,但很輕易地就識別出老陳的身份,說:“您一定是記者吧!我求您別把這小藥店給曝光了,這是方圓幾公里內惟一一家藥店,我沒有執照是因為這里找不出一間符合規定的35平方米以上的門面。我的父親以前就在這里打工,掙錢供我上醫科大學。但他前年中暑死了,就是因為這里沒有必要的醫療和救助設施。其實,就一瓶藿香正氣液或十滴水,就可能救他的命,也就救了我的學業,可大家都不會。我這個失學醫科生和這家無證小藥店,是這些大叔伯伯們最后的一點安全繩。我知道沒醫療證不規范對他們可能有風險,但我更知道,如果沒有我這小藥店,那可能的風險就會變成必然!”

“別曝我光好嗎?曝光只能讓這家小店關掉,而不可能在旁邊建一家正規的小店,沒有一家醫藥企業,會看上這片工地的。你應該知道,充滿正義感做的,并不一定全是好事!”

老陳講到這里,眼里充滿了淚光,那小店和他主人的命運,我沒忍心往下多問。

成都媒體人 曾穎

我不相信悲傷

四川地震災區,永興板房社區里,一個媽媽抱著布娃娃,代替她死去的兒子,和丈夫并肩坐在鏡頭里。

詼諧的攝影師此刻嚴肅而急切地擺弄著機器。真正采訪這對夫婦的同事生性善良,面對這樣的場景,真是難為他了,除了無言我們還能有什么作為?

我干脆溜出了屋。很奇怪啊,如果在幾年前,我會鼻頭發酸,兩眼汪汪??涩F在我心中沒有任何的感情色彩。甚至在請這對夫婦吃飯,聽到男人的憤慨不平時,或者女人緬懷兒子生前一舉一動,宛若他就在其中時,我是何等的冷靜,像個旁觀者去分析他們話語中的情緒化,心態的裂變。

一直到坐在回京的飛機上,我都在質疑自己到底怎么了?難道我生性冷血?不,這不是我。是因為職業讓我走向了某種麻木?好像也不然。

我想到,在任家坪的某深夜,一個死去兒子的母親,留住素不相識的我,翻箱倒柜摸找著兒子的相片,只因我傾聽了她的回憶,她一臉的謙卑和感激。

“有空來坐啊。”快出門時,她把幾只蘋果強塞進我的包里,口里不住地說。其實我倆都知道,這是第一次,也許是最后一次。

“祖國的花園是花朵,花園的花朵真鮮艷。”這首歌我們唱了一代又一代。

這些年,我們分明看到,我們的花朵被毒牛奶澆灌,我們的花朵在祖國的某處被某些官員踐踏蹂躪,我們的花朵因為天災被埋沒,現在他們要被徹底地埋沒。

哭有什么用?說聲“難過”何其淺薄。我不再相信悲傷。

本刊記者 彭蘇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