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五十歲的新長征

“所有的心情沒法說。15年啦,還有什么可說的?這15年外面看起來風平浪靜,一回家就打得不可開交?!?/blockquote>

像其他家族企業一樣,宅急送表面風光的背后有著人事和業務方面難以對外人言的糾葛

和其他因為擴建而納入市區范圍的地區一樣,北京東北部的立水橋有著寬闊通暢的馬路、拔地而起的最新樣式的住宅、隨處可見的巨大的建設工地,高樓背后卻是廣闊的農田,在這里活動的人們穿著樣貌與城市中心地區相比,要粗糙簡陋得多。

陳平的新公司就在立水橋的一幢大廈里。

今年元旦,陳平離開了一手創辦并嘔心瀝血帶至行業第一的老公司宅急送,離開了靠近燕莎商圈的兆維大廈,年近50再次創業,一個多月搭建網絡完畢,3月初,新公司星辰急便成立。

去年10月前后,對宅急送的報道驟然增多:公司業務急劇轉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虧損,裁員5000人,總裁陳平離開休假,陳平的大哥陳顯寶代掌帥印等等。

今年1月4日,陳平在自己的博客上貼出《給宅急送全體干部員工的一封公開信》,宣告離開宅急送。

陳平覺得,過去15年自己把100%的時間全部給了宅急送,但現在事業都給了別人了。 2009年5月8日,拍攝于北京立水橋 圖/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

兄弟鬩墻

為什么離開宅急送?陳平說,一來我就是想做小件快遞,二來家族對我的傷害已經到了極點。

有這樣一家,姐姐一人,兄弟3人,二哥陳東升是泰康人壽的發起和創立者,還一手創辦了嘉德拍賣,三弟陳平創辦了宅急送,大哥陳顯寶和姐姐等家族里的人都在宅急送幫忙。在外人看來,陳家的母親該是多么驕傲和幸福啊。

1993年,從日本留學歸來的陳平創辦了宅急送的前身——北京雙臣快運有限公司,哥哥陳東升和他各出資30萬元,“雙臣就是哥哥和我”;

1995年與日本一城(株式會社)合資;

1998年,宅急送走出北京開始在全國網絡布點;

2002年,宅急送營業收入突破億元大關;

2005年末,宅急送總資產超過3億元,分支機構210家,員工8000名,車輛1500臺,網絡覆蓋全國2000多個城市,年貨物周轉量超過4000萬件,年營業額6億元,年遞增率超過60%。

風光的背后,宅急送一位老員工說:“陳總,這15年我發現你一直是戴著鐵鏈在跳舞。”

3月8日,陳平80多歲的母親出現在新公司星辰急便的成立儀式上,給每個員工都發了紅包。

陳平說:“我挺感動的。” 宅急送創辦15年以來,母親沒有表揚過陳平一次,一見面就罵。因為整個家族對陳平有意見,就跟母親反映,母親代表家族與陳平對立。

“沒想到我走了,母親能這樣支持我。”

“我母親夾在中間很為難。要是不管我,向著整個家族,怕我這邊太孤獨了;要是向著我又怕整個家族不滿,因為畢竟我是一個叛逆,我自己要去家族里面分出來的,又不是他們把我分出來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說讓我母親怎么辦?”

像其他家族企業一樣,宅急送表面風光的背后有著人事和業務方面難以對外人言的糾葛。

陳平在時,自己擔任總裁,副總裁是自己的大哥陳顯寶,董事長是二哥陳東升。但陳東升基本沒有精力管宅急送。

在過去一年的報道中,對宅急送出現困境的批評全部沖著陳平一個人,個人決策過重是其中之一。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1998年宅急送還不到1000名員工,陳平決定:邁出北京,進軍上海。大家都覺得風險很大,“但陳平很自信,他想把宅急送拓展到全國,之后宅急送的發展思路完全是按照陳平的想法進行的,他成功了。”

“1999年和2000年是宅急送的第一次轉型,陳平抓住了當時手機市場飛速發展的機遇,為當時幾乎所有的大型手機公司如摩托羅拉、諾基亞、LG等品牌做大型倉儲配送??梢哉f,抓住大客戶,是這一段時間宅急送成功的關鍵。”

報道說,“伴隨著自信的,往往也有自負。”陳平一度想在郵局邊上開設網點和郵局PK,以及2004年曾經瘋狂擴張網點導致幾個月短暫虧損,“這種決策失誤比比皆是”。對于2008年宅急送朝小件快遞的方向轉型,報道稱之為“異想天開”,

對此陳平說:“我對批評也不是一概拒絕,如果說宅急送沒有過這種強硬的作風和個人的決策,我認為到不了今天,絕對到不了今天。”

公司內部的一位員工客觀地說,其實三兄弟對外還是很和睦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一個問題上:這個公司究竟是誰帶大的?公司是誰的?

陳平認為,自己為公司付出了全部的心血,“陳東升只在一開始出資了30萬元,從頭到尾就沒管過”,大哥“陳顯寶的意見永遠模棱兩可”,又沒法換。

二哥陳東升則認為,宅急送今天的成就,大哥也有一份不可抹煞的功勞,陳平對陳顯寶的否定是“個人英雄主義”,“大哥不用你想用誰?”

陳平認為,自己是用人唯賢,家族的人則是在拖企業后腿:“他們覺得既然是家族企業,大家搞點特權吧,大家說了算吧,自家人的福利待遇一定比外人要高吧,而且外面人來領導我們家里人,他們肯定不服。”

“但是我堅決不讓家族干涉公司的內政。你比如說要用人,他們就老來干涉,我今天分公司老總要換一個,全家人就天天來唧唧咕咕說不能換。這15年一直就是我的強頂強壓,實際上我就是一個肉墻,就是把家族的落后勢力和職業經理人先進的理念隔開,家族的狂風驟雨不能讓它吹到管理層上來。”

“我把整個家族做得這么興旺,讓哥哥姐姐都買別墅買車了,他們不說我好,沒有一個人說我好,真的。都是罵我。”

12月4日陳平提出分家后,一個月時間里家產就分配停當,陳平3000萬投入的資產,按照1:1的比例從宅急送抽出,其中1000萬用100輛車折算,2000萬現金。

“再見不是我的心里話”

陳平在公開信中說:“親愛的兄弟姐妹們:15年前,我七個人、三臺車創立宅急送的時候怎么都不會想到要離開你們。同生死、共存亡一直是我對宅急送的終生承諾。今天,當我不得不和大家說再見的時候,你們一定會問,到底是為什么?”

過去的一年,宅急送究竟發生了什么?

2007年,宅急送營業額達到13個億,而鐵道部下屬的中鐵快運營業額僅8個億,民航快運6個億,合資公司大通7個億。宅急送是這個行業里名副其實的老大。

2008年年初,陳平看到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看好小件快遞幾何級的增長需求,決定對宅急送原有業務進行改革和轉型,在原來的包裹運輸為主的業務結構上,新設置小件快遞業務部。

業務轉型的決心一旦下了之后,2008年從1月份到9月份,雷厲風行的陳平給公司新招員工1萬人,增設了兩千多個網點,買了400多輛車,2000多臺電腦。陳平設想,把宅急送的業務架構掰成兩塊,一塊是老業務,一塊是為電子商務服務的小件快遞。

陳平對新業務的傾心和期待是顯而易見的。這次業務轉型光硬件投資就花了6000萬,再加上工資、軟件的支出,需要的資金相當可觀。

創辦宅急送15年、屢為資金所困且兩次上市失敗的陳平對此并非沒有準備。

5月份,宅急送和美國華平投資簽訂正式協議,華平將對宅急送投資3億元人民幣,一旦國家有關部門批準,華平的錢就到位。

文件走了一圈,北京市商務局批了,國家郵政局批了,商務部外資司批了,最后到了條法司,條法司一個處長說 :“不行,你這個合同有對賭的協議,我們不能批。”

如此一來,宅急送老業務無法承受新業務如此抽血,新業務不能馬上見效,8、9月份公司出現資金緊張。而此時,家族內部的矛盾又被激化,個性強硬的陳平成為了家族的對立面。迫于壓力,多年奔波的他暫時離職休息。

宅急送在陳平離開之后,雖然得到了資金注入,但是業務模式基本上回到過去,陳平傾力為小件快遞搭建的平臺大面積收縮。他所推動的革命,終于以失敗告終。

離職之初陳平并沒有想辭職,休息完了發現,再回公司已經沒有意義了。“既然董事會注了資,新的領導班子也干得熱火朝天,我回來就顯得多余了。”

2008年12月3日,陳平提出分家。2009年1月3日,陳平從宅急送獨立出來。

只身躺在100元一晚的旅館里,陳平覺得,“誰都沒有錯,只是我難過。”

 

新長征

陳平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幅字,是毛澤東的《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這是宅急送一個老員工在星辰急便開業那天送來的,認為很符合陳平的現狀。陳平把它裱好了掛起來:“他不會寫毛筆字,是用鉛筆描好了,用毛筆填上去的,你看還有鉛筆的痕跡。”“他都沒裱,一張破紙就拿過來了,還是我自己掏錢裱起來的——心意難得。”

對于重新創業,陳平說,“不是賭氣,不是分裂,不是財迷”,是為了沒有實現的理想和夢想。星辰急便選擇以電子商務為突破口進入快遞市場,只做小件快遞業務。

為什么快件、小件業務現在這么有生命力?就是因為電子商務發展得太快了。

去年金融危機爆發,電子商務成交額反而增長了190%!“什么行業能增長190%???!”陳平感嘆。

目前做小件業務的快遞公司主要有順豐、圓通和申通等等。2004年順豐的營業額和宅急送不相上下。但是2007年二者的差距已經不能以道里計,當年順豐營業額42億,去年更是達到了80個億!而宅急送的營業額只有13億,并且“已經到頂了”。

“你要記住,可口可樂一瓶水就兩塊錢,它能做到世界500強,超過了波音公司,超過了我們這么大的鋼鐵公司。為什么?它量大,50億人都喝可口可樂。我們做大件行業頂多10個企業用你,你的公司才能做多大?我要做小件,有1個億的服務對象,可能是兩個億。”

金融危機對快遞行業有沒有影響?陳平認為,對大件有,對小件影響不大,“去年做小件沒有虧損的,金融危機,電子商務還有可能增加呢。”

陳平離開之后,宅急送把小件業務平臺收縮了,裁了9000人,撤了2700多個網點。有人說,“他們(家里人)純粹是瞎折騰。”

2007年郵政法對快遞公司放開經營信件業務,對順豐等民營小件快遞公司是一個極大的促進,“以前這塊業務不允許,都是偷著做的”。從那以后,宅急送的問題不是能不能追上聯邦快遞,而是能不能追上順豐。

陳平平靜地說:“星辰急便實際上是個電子商務公司,發展也會很快,你看著吧。”

“當年我在宅急送沒有實現的‘三上’夢想——上市、上天(有飛機)、上榜(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在星辰急便一定能實現。”

這一次,他的夢想與家族無關。

“因為不在一起,就沒有矛盾了”

人物周刊家族企業成功的也很多,您怎么會面對這么一個處處掣肘的局面?

陳平:一句話就可以總結,我是家族企業的掌門人,但我不是這個家族的掌門人。所有成功的家族企業一定是這個家族的掌門人,在家族里有很高的權威感。

人物周刊現在你會不會覺得委屈?

陳平:所有的心情沒法說。15年啦,還有什么可說的?這15年外面看起來風平浪靜,一回家就打得不可開交。

人物周刊那現在你們分開——

陳平:可舒服了!相反我現在跟他們還親了,因為不在一起,就沒有矛盾了。

人物周刊分家的時候有沒有矛盾和糾葛?

陳平:那大了,那就不好意思說了,他們刁難我啊,做假合同啦……以后再說。老了以后寫個電視劇還是蠻有意思的,誰都不會想到兄弟姐妹分家還會出現這樣一些很有趣的事兒。

人物周刊很難過?

陳平:心里很傷心,這都是兄弟姐妹呀,寒心、傷心、痛心,再加上死心。

人物周刊您最后一次哭是在什么時候?因為我覺得您這種性格應該挺容易涕淚滂沱的。

陳平:沒錯沒錯。前天在電視臺哭了一次,在東方衛視。他們突然把我女兒的視頻從美國接過來了,我女兒在美國留學,我當時就流淚了,突然覺得陳平15年對女兒欠得太多了。15年公司給別人了,女兒也不管了,到頭來事業沒事業,女兒沒女兒了,我就感覺,對不起女兒。以前覺得女兒你不管她,她也會成長,但現在我覺得女兒是需要感情的,需要父親的溝通和陪伴的。以前我把100%的時間全部給了宅急送,我工作的時間應該是每天至少12個小時。

2004年我差點死了,過勞死,幸虧我心臟好。當時是半夜12點,心臟驟停,手心發凉,呼吸困難,頭昏眼花。司機和秘書立刻把我送到第三軍醫大,馬上就做心電圖,大夫說心電圖沒問題,就是勞累,身體垮了。

“只要你做了,你不當逃兵就行”

人物周刊您覺得這次創業跟90年代第一次創業從一無所有開始做起,兩個比較起來,有什么不一樣的嗎?

陳平:不一樣的地方很多,一個就是年齡不一樣,那個時候是35現在是50歲。第二,當時的創業是一種熱情,一種沖動,現在創業就很有規劃了,有自己的商業模式。第三個不一樣,就是當時的創業應該說是一無所有,無資金、無客戶、無模式、無人才,連行業都沒有;現在起點比較高,資金還有一點,跟著我一塊也出來了大概兩三千人,現在全國網絡都搭完了,1000多個。

人物周刊如果將來“三上”夢想沒實現怎么辦?

陳平:沒實現我就死了,我一定要戰斗到最后一刻,那也無所謂,那就是子子孫孫唄。只要你做了,你不當逃兵就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