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動感染”到“被動免疫”,95萬孩子家庭的中場戰事
從北到南,合胞病毒可能正在悄悄地潛入嬰幼兒肺部的細小氣道,在陽性檢出率更高的南方地區,特別是全年多發的華南地區,一場與合胞病毒的戰斗,正在家長們的面前展開。
在廣東地區這“漫長”的感染季里,病毒如同無形的敵人,在幼兒園的滑梯上、游樂場的秋千旁、餐廳的桌椅間、公交車的扶手上、醫院的走廊里悄然穿梭,在孩子們和家庭成員之間悄無聲息地傳播,而孩子們,無疑成為這場無聲戰役中最受影響的一方。
“四個多月寶寶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以下簡稱合胞病毒),抽血扎針霧化吸痰,其中的心酸當過媽媽都知道,看不得的畫面,無法言表!”社交媒體平臺上這樣一條分享就醫經歷的筆記下,眾多“同病相憐”的家長紛紛留言呼應。
“甲流+乙流+合胞病毒+腺病毒,(孩子)這是怎么了,夜里12點準時搶號,竟然只搶到了一百號,可想兒童醫院同款父母搶號隊伍多么龐大……”和過去孩子生病了一律稱為“感冒發燒”不同,現在的家長已經被五花八門的病毒磨煉得“孩子久病家長成醫”,有家長表示“生老二之后真是每年認識一種病”。
又是一年呼吸道疾病流行季。在眾多關于病毒病原體類型的討論中,合胞病毒和今年下半年開啟全國首批注射的預防合胞病毒的單克隆抗體(以下簡稱“單抗”),也成為寶爸寶媽們熱議的焦點。
家長們對此態度不一,一些家長對合胞病毒有一定了解,選擇了為孩子注射抗體以預防感染;同時還有一些家長對此持謹慎態度,但出于擔憂孩子健康的本能,他們也紛紛加入討論。這些參與留言的賬號IP地址遍布全國,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對于合胞病毒的認知和對預防用單抗接受程度的地域差異。
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圍內引起5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也是導致1歲以下嬰兒罹患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最常見病原[1]。嬰幼兒感染合胞病毒后可能會引起氣道高反應、出現反復喘息。大部分感染合胞病毒的嬰兒可以痊愈,不留后遺癥[2]。中國是全球因合胞病毒感染導致兒童下呼吸道感染(LRTI)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3],每年約有62萬-95萬5歲以下兒童因為合胞病毒感染而住院[4]。
一場與合胞病毒的戰斗。(視覺中國/圖)
從北到南,合胞病毒可能正在悄悄地潛入嬰幼兒肺部的細小氣道,在陽性檢出率更高的南方地區[5],特別是全年多發的華南地區,一場與合胞病毒的戰斗,正在家長們的面前展開。
“健康的寶寶卻差一點進了ICU”
只有兩個月大的雪糕突然開始咳嗽的時候,沒有人預料到這是一場ICU門口的賽跑。前一天晚上雪糕只是有點咳嗽、流涕,第二天竟然發起了低燒。
“按理說母乳喂養階段小孩子不容易感冒發燒的?!毖└獍职中睦锪⒖糖庙懥司?,連忙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指尖血檢查并沒有明顯的異常,寶寶實在太小,醫生也不建議用藥,只能每天帶去醫院聽診肺部情況,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雪糕的狀態卻一天比一天嚴重。等到第五天的時候,雪糕突然吃不進奶了,“吃多少都吐出來,噴射狀地吐?!?/span>
爸爸嚇得趕緊把孩子送去醫院,醫生一聽就告訴他,雪糕的肺部已經有了啰音,必須緊急住院治療。
正在做霧化的嬰兒。(視覺中國/圖)
“從那天開始他的病情一下子變得很危急,開始喘憋了?!毖└獍职只貞?。住院后拍的CT也顯示孩子的肺部已經開始纖維化。醫生的話更是讓全家人心里都蒙上一層烏云:“再嚴重下去恐怕就呼吸不過來了,要進ICU?!?/span>
雪糕爸爸在診室里就崩潰了,“本來就是第一次當爸爸,我真是又崩潰又害怕?!笨粗∧槺锏猛t的寶寶,他無論如何也不愿意接受,孩子才兩個月大,幾天前還那么健康,突然就要進ICU了嗎?
本來醫生考慮的治療方向是細菌感染,這時另一位醫生提醒,按照經驗來看,很可能是合胞病毒。那是2021年的5月,盡管正值新冠病毒流行期,全家對呼吸道傳染病高度警惕,但這種病毒他們從來沒聽說過。
新的血象檢查結果出來之前,焦心的雪糕爸爸在社交平臺上搜了很久“合胞病毒”,不同于今日的熱議,其他家長的經驗寥寥無幾,茫然無措的爸爸只能遵從醫生的指導,給孩子吸痰。
雪糕的運氣不錯,這天晚上媽媽幫助雪糕吸出了很多黃色的膿涕,本來要轉到ICU的雪糕突然好轉了,全家人也稍稍松了一口氣。第二天的病毒檢測報告結果確認了是合胞病毒感染,但確診并沒有給他們帶來更好的消息,由于目前沒有特效藥,雪糕只能繼續用吸痰配合霧化,治療了五天才出院。
這場大病讓雪糕一家提心吊膽了十幾天,預防再次感染也成了家中關注的焦點。留心之后,雪糕爸爸才發現這種病毒在嬰幼兒中感染相當普遍?!段覈鴭胗變汉粑篮习《靖腥颈粍用庖哳A防專家共識》指出,幾乎所有嬰幼兒都感染過合胞病毒,即使是出生健康的嬰幼兒,一旦感染合胞病毒也有較高發病風險。而其中六個月齡以下的嬰兒感染風險最高,且重復感染非常常見[6]。
二胎媽媽小君幾個月前剛剛從合胞病毒感染中“渡劫”出來,上幼兒園的大寶和不到一歲的小寶先后病倒,著實讓她焦頭爛額。相對于大寶“只是有點咳嗽”而言,妹妹的病情明顯更嚴重,“在發燒的同時還有氣喘,感覺連呼吸都很辛苦”,最后不得不住進醫院。
好在近兩年合胞病毒檢測已經普及化,小寶很快得到了確診,但因為年齡太小,小寶仍然在醫院待了九天,霧化、吸氧、吊針一齊上陣。
小君完全沒有想到同樣一種病毒對妹妹的攻擊會嚴重這么多。盡管具體原因和機制尚有待明確,但大量研究顯示,小月齡的嬰兒更易感染合胞病毒,且感染后病情更為嚴重,新生兒感染合胞病毒后更易發展為重癥,其重癥率可達32.3%[7]。
許多嬰幼兒正暴露在合胞病毒感染的威脅下,感染的普遍性和病情后續發展的嚴重性,無不把危險放得更大。那些在ICU門前徘徊過的“原本健康的寶寶”,盡管在這場戰役中獲勝,但也無法讓家長掉以輕心。
漫長的感染季
雪糕爸爸怎么也沒想到,在溫暖的南粵大地,已經到了5月份還會有病毒引發呼吸道感染。在他的認知里,只有秋冬季節才會高發咳嗽感冒。
事實上我國各地區緯度跨度大,很難斷言某種病毒只在某個季節高發。廣州小滿醫療兒科醫生陳玥介紹:“合胞病毒在北方地區的流行時間主要是每年11月到次年3-4月,但是在廣東地區就沒有這么明顯的四季交替,可能全年都會散發?!?/span>
根據一項2010年至2020年間的監測數據,南方地區的合胞病毒陽性率為8.2%,顯著高于北方地區(5.7%)。南方的潮濕氣候和更大的人口密度,相較北方而言都更有利于病毒的生存和傳播[5]。
合胞病毒是怎么盯上雪糕的?媽媽思前想后,覺得可能是出了月子后有親戚搭巴士來家里看望,進門后沒洗手就直接抱了雪糕——這一抱就讓雪糕病了十幾天。
經過這一病,雪糕全家都認識到了合胞病毒的厲害,其實爸爸自己也被傳染了,只是他癥狀比較輕。事實上,合胞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特別是在人員密集的地方,家庭成員之間的傳染也不可忽視。合胞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飛沫、氣溶膠和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傳染源包括有癥狀和無癥狀的合胞病毒感染者。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與之近距離接觸,或與感染者密切生活接觸,如擁抱、共用餐具、杯子和玩具等,都有可能導致合胞病毒感染[2]。
對妹妹生病的原因,小君認為有可能是被姐姐傳染的,而姐姐的感染應該是在幼兒園。她曾經和不少家有二胎的朋友交流過,“大部分的小寶,在大寶上幼兒園期間都會反復生病,因為大寶本身發育也不是很成熟,自己也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情況。每個人都說,你熬過這幾年就好了,等小寶到了上學的年紀自己就會好了……我們就一直抱著這個信念熬下去?!?/span>
“熬”這個字,道盡了每個患兒家庭的真實處境,或許只有父母才能深切地體會到一場病帶給全家的消耗和折磨。兩個月的雪糕牽扯著全家兩代人,爸爸、媽媽和奶奶24小時無休,“三班倒,三個人都精疲力盡”。因為病毒的攻擊,雪糕每天上吐下瀉,必須不斷重復擦拭、換尿布、喂奶、安撫。
生病哭鬧的嬰兒。(視覺中國/圖)
剖腹產的雪糕媽媽原本就很虛弱,雪糕不肯吃奶粉,只能母乳喂養,這么一來她幾乎不可能好好休息?!昂⒆舆@么病一下,我自己也重感冒了半個多月,身體也搞垮了,(剖腹)傷口也沒有愈合好?!?/span>
為了照顧住院的小寶,小君也緊急用上了所有的年休假,全程在醫院陪護,白天還得再增加一個大人“搭把手”。但住院又帶來了新的危機:交叉感染。小君跑的幾家廣州醫院都沒有單人間,最后入住的病房里,另一個生病的孩子感染的是完全不同的病毒。小君膽戰心驚,全程把床位間隔擋的簾子拉得嚴嚴實實,而且刻意減少了和外界的交流。
然而即便“熬”過了住院期,和合胞病毒的戰役仍然沒有打完。在雪糕出院前,醫生叮囑他們,嬰兒時期嚴重感染過合胞病毒的寶寶需要特別注意防護,如果發展成哮喘,帶來的影響可能是長期的。
廣州卓正醫療兒科醫生陳環也表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能對孩子的肺功能產生影響。與無毛細支氣管炎病史的兒童相比,在嬰兒期因毛細支氣管炎住院的兒童,尤其是病原體為呼吸道合胞病毒者,10歲內發生復發性喘息或哮喘的風險增至3-4倍。
一項研究數據顯示,感染過合胞病毒的嬰兒在感染后的5年內,每年就診次數增加9次以上[8]。小君也證實了這一點:“妹妹出院后,咳嗽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特別容易反復地呼吸道感染,明顯感覺抵抗力很不好,直到現在我感覺她也沒有完全恢復?!倍鴮τ谙袼齻冞@樣的二胎家庭,兩個孩子之間的相互傳染不可避免。
在廣東地區這“漫長”的感染季里,病毒如同無形的敵人,在幼兒園的滑梯上、游樂場的秋千旁、餐廳的桌椅間、公交車的扶手上、醫院的走廊里悄然穿梭,在孩子們和家庭成員之間悄無聲息地傳播,而孩子們,無疑成為這場無聲戰役中最受影響的一方。
從“被動感染”到“被動免疫”
廣州和睦家醫院兒科醫生梁蓉蓉表示:“95%的孩子在兩歲以前可能都感染過合胞病毒。合胞病毒的傳染性極強,是流感病毒傳染性的兩倍?!钡?/span>目前缺乏特異性的抗合胞病毒治療藥物可用[9],因此醫學界主要呼吁家庭通過非藥物干預手段加大預防力度,降低感染風險。
深圳福田區翠灣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全科主治醫師王君華介紹:“減少外出次數、七步洗手法、保持社交距離、佩戴口罩,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效果?!钡瑫r他也坦言,這些措施對大齡兒童、青少年和成人相對有效,“但是對于嬰幼兒難以有效實施上述預防手段?!?/span>
如此一來,合胞病毒的特異性預防顯得尤為重要。2023年底,國家藥監局已批準了用于預防合胞病毒感染的單克隆抗體上市,2024年8月廣東也開展了全國首批注射。
很多家長把單抗視為疫苗,對此陳環醫生表示,單抗屬于“被動免疫”,原理和疫苗并不相同?!耙呙缡怯貌《局械陌踩煞謥碚T導機體主動地產生抗體,但單抗是直接針對合胞病毒的抗體。只要注射,我們體內就有這個抗體?!?/span>
“被動免疫可以迅速為易感人群提供保護,尤其是對于那些因年齡或健康狀況無法及時產生足夠抗體的個體?!标惈h醫生介紹道。
目前合胞病毒單抗已在全國多地都可進行預約,在保證了可及性和普遍性之后,如何提高家長群體的預防意識和對被動免疫的接受度,仍是留給醫療衛生界的長期課題。
每一位家長都期待寶寶的健康成長。(視覺中國/圖)
不同于常見的流感、“百白破”等疫苗可以直接預約接種,單抗作為預防性生物制劑,必須由首批使用單位的兒科執業醫師開具處方,并在本機構內設置的預防接種門診進行注射使用。
而單單依靠兒科執業醫師的宣教也遠遠不夠,在合住病房里待過的小君對此深有感觸,“會去醫院看病,本身(孩子)就已經是不健康的狀態了,本來已經焦頭爛額,即使這個時候醫生告訴你合胞病毒要預防,你也不愿意聽?!?/span>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合胞病毒預防措施的最終落地,還需要不同環節的專業人員共同推動。深圳福田區翠灣社區醫院全科主治醫生王君華提到,為了應對廣東地區的這一波合胞病毒感染高峰,社康中心積極地組織了線下宣教的親子活動。
家住廣州且已給孩子注射了單抗的楊女士,也正是在微信公眾號推文里偶然了解到合胞病毒的危害,才進一步咨詢了醫生。她表示,“我們在寶爸寶媽群里面也說過這個,我覺得可以(讓孩子)少受罪的話也挺好,這可能就是做家長的焦慮吧?!?/span>
但無論如何,預防手段的更新對所有家長而言,都是巨大的希望,也為與合胞病毒的戰斗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對于親身經歷過一次的雪糕爸爸來說,如果再生二胎,他會毫不猶豫地為二寶做好預防措施,“實在不想讓第二個寶寶再來一遍了。
參考來源:
[1]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Pediatrics Colaboration;Kyu HH, PinhoC, et al.Glob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betwen 1990 and 2013: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3 study[J].JAMA Pediatr, 2016, 170(3):267-287.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5.4276.
[2]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兒科呼吸工作委員會,等.中國兒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診療及預防指南(2024患者與公眾版)[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24, 39(10):733-737.DOI:10.3760/cma.j.cn101070-20240828-00546.
[3] 呼吸道合胞病毒防治關鍵理念與技術研討會專家組,申昆玲,許文波,等.中國兒童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治行動倡議[J].中華醫學雜志, 2021, 101(36):6.DOI:10.3760/cma.j.cn112137-20210719-01611.
[4] Li Y, Johnson EK, Shi T, et al. National burden estimates of hospitalisations for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due to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young children in 2019 among 58 countries: a modelling study [J]. Lancet Respir Med. 2021, 9(2): 175-185. DOI: 10.1016/S2213-2600(20)30322-2.
[5] 李柏松, 師悅, 耿夢杰, 等. 2010—2020年中國發熱呼吸道癥候群病例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 [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24, 58(9): 1311-1317. DOI: 10.3760/cma.j.cn112150-20231105-00313.
[6]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兒科專業委員會,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 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兒科呼吸工作委員會, 等. 中國兒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診療及預防指南(2024醫生版) [J].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24, 39(10): 723-732. DOI: 10.3760/cma.j.cn101070-20240828-00545.
[7] 中華預防醫學會. 我國嬰幼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被動免疫預防專家共識 [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預發表. DOI: 10.3760/cma.j.cn112338-20240826-00527.
[8] Sim?es E, Chirikov V, Botteman M, et al. Long-term assessment of healthcare utilization 5 years after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US infants [J]. Infect Dis. 2020, 221(8): 1256-1270. DOI: 10.1093/infdis/jiz278.
[9] 劉嬌,任洛,劉恩梅. 兒童呼吸道合胞病毒防治現狀與進展[J]. 中華醫學雜志,2022,102(36):2889-2894.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20729-01647.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