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血與蜜之地”,劉子超的文學旅行

責任編輯:劉悠翔

劉子超,話不多,采訪很多時候變成了我在說,他在聽,其中間隔著大段的沉默。

幸好是在一個晚秋的午后,傾瀉而下的陽光灑在我們所在的露臺上,秋風從耳際掠過卷起大片的梧桐樹葉在地面跳動,遠處白塔寺沿著一片灰色的低矮屋頂露出塔尖……這一切填滿了時間的縫隙。

此刻就像他書中反復出現的一幕:不管是在的里雅斯特、黑山還是貝爾格萊德,或者現在的北京,兩個陌生人,更多的陌生人,在一個小酒館,喝上一杯廉價的葡萄酒,故事就此誕生。

在他的新書《血與蜜之地:穿越巴爾干的旅程》中,劉子超一路上遇見了很多人。他一邊穿越漫長的國境線,一邊停留在旅途中的咖啡館、小酒館、夜店里,搜集著巴爾干的靈魂。

在巴爾干之旅的起點的里雅斯特,他寫到一家酒吧:

“酒吧看上去已有年頭,燈光昏暗,墻壁斑駁,靠墻處擺著三臺布滿劃痕的老虎機?!粋€留八字胡的老人坐在角落,安靜地閱讀報紙,桌上放著一瓶克羅地亞啤酒?!?/p>

故事的結尾,老人“步履蹣跚地走向我們,腿腳顯然有些問題”,聽酒吧老板說,他是一名克羅地亞管道工,“腿是在1990年代的南斯拉夫內戰中受傷的”。歷史冷不丁地出場,像一個幽靈。

俯瞰杜布羅夫尼克。受訪者供圖

俯瞰克羅地亞古城杜布羅夫尼克。受訪者供圖

行動即結構

在穿越巴爾干半島的一個月前,劉子超還沒有想好自己到底要前往哪里。

不同于虛構作家可以在自我的孤島上完成一本書,對于旅行作家而言,行動即結構,行動自然會指向一個新的文本。于是,他重訪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午夜降臨前抵達》中寫到的一些舊游處——德累斯頓、布拉格、維也納和的里雅斯特。在奧地利格拉茨美術館,他偶然看到了波黑藝術家塞拉卡梅里奇的作品《波斯尼亞女孩》。在這張黑白照片上,女藝術家身著白色背心,目光直視前方。海報的背景是一句荷蘭士兵留下的涂鴉:“沒有牙齒?長著胡須?聞起來像糞便?波斯尼亞女孩!”

1995年7月,這名荷蘭士兵所屬的聯合國維和部隊未能阻止塞族軍隊進入聯合國劃定的安全區,最終導致大約八千名波什尼亞克族人遭到屠戮。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最嚴重的一起種族屠殺事件。

接著,在維也納的陸軍歷史博物館,展示柜里陳列著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時所穿的天藍色制服。領子右側是一個直徑僅幾毫米的破洞——正是這個破洞,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了帝國的坍塌與千萬生命的消逝。

薩拉熱窩,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拉丁橋。受訪者供圖

薩拉熱窩,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拉丁橋。受訪者供圖

旅行中這些偶然的瞬間讓他找到了下一本書的“錨點”,將他引向了民族主義表現激烈的巴爾干。斐迪南大公的遺體先是從巴爾干腹地運抵的里雅斯特港,再由鐵路運回維也納。這讓他想到,或許可以循著這一路線,從的里雅斯特出發,開始巴爾干之行。于是,在2022年年末,他站在了第一本書的終點——的里雅斯特,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劉子超說,在去到這些地區之前,他其實也和普通讀者一樣沒有太多了解,他也是在幾個月的時間里一邊旅行,一邊閱讀,一邊深入當地人的生活,慢慢勾勒出一個地區的風貌。當然不同于一般的游客,他有自己獨特的工作方法,那是一種即興爵士和古典樂嚴謹秩序的結合,這是他最喜歡聽的兩種音樂類型。找到一個地區的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