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工作可能被AI替代?

容易被替代的是白領的工作。不太可能被影響到的是一些藍領的工作,比如家政服務人員、操作工、物流運輸人員等。

現有的工作在縮窄,新的工作還有很大的空間,就看誰能想得到了。比如說近幾年出現的數據標注師的工作。

(本文首發于2025年1月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錢昊平

一律師事務所內,年輕的律師正通過手勢操控全息界面。張丹丹研究指出,律師在未來是個容易被AI替代的職業。(錢昊平使用AI工具生成/圖)

第一名:財務、審計、稅務;第二名:翻譯;第三名:銀行;第四名:銷售;第五名:軟件、互聯網開發。

如果你是這幾個行業的從業者,那就得提高警惕了——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張丹丹團隊的研究中,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AI出現后,這幾個行業的工作最容易被替代。

張丹丹長期關注勞動經濟學領域。2022年11月,ChatGPT發布后,她便開始著手研究其對就業產生的影響。她和團隊成員從國內一家頭部招聘平臺上獲取了1100種職業的上百萬份招聘啟事,拆解出兩萬多個崗位任務,衡量這些任務被大語言模型影響的程度,并由此計算出不同職業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替代。

研究成果的誕生,也借助了ChatGPT的力量。張丹丹做過計算,要完成對上百萬份招聘數據的分析,人工至少要花費兩三個月,而把任務交給ChatGPT,不到一周就完成了。耗時的差距還不是最嚴重的。她意識到,ChatGPT對任務的完成度,即便是人工花費更多的時間,可能也達不到。

AI浪潮沖擊之下,人存在的價值是什么?人的優勢在哪兒?未來的教育該教給學生什么呢?以下是南方周末記者與張丹丹的對話。

白領的可替代性更高

南方周末:ChatGPT出現后,哪些職業會受到影響是在社交平臺上不時會討論的熱門話題。在你的研究中,怎么去量化這種可替代性呢?

張丹丹:我們和國內一家頭部招聘平臺合作,抽取了2018年1月到2023年4月間的125萬條招聘信息。之后,我們把這些招聘信息進行文本分析,列舉出每種職業所需要完成的任務,再讓ChatGPT根據其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任務進行打分。分值在0-1之間,0是完全不會被替代,1是完全被替代。

南方周末:任務是怎么拆解開來的?

張丹丹:我們參考了美國的O*NET職業信息網絡(美國勞工部組織開發、于1998年推出的職業信息系統)。O*NET中,有1100多種職業,每種職業從不同維度進行了切分,其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