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和李鴻章家的女人們

“張愛玲寫小說是為了出風頭,她沒東西寫了,就專寫自家人,什么丑寫什么……她寫別人是病態,她自己本身就是病態……我看她最后也沒什么好結果……”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張愛玲

一部《小團圓》,把張愛玲生前最深的愛與痛揭了開來,裸裎在世人好奇的眼光之下,有張迷說,“我恨不能把這本書在市面上的所有版本全部買下,付之一炬。”

作為張愛玲文學遺產的執行人,宋以朗在《小團圓》的前言中舉出了Max Brod和卡夫卡的例子,來說明自己未遵作者叮囑銷毀遺作的情有可原。張愛玲已經無法挺身而出為自己辯護,而讀張的人也不過是徒增嘆息。

很多人津津樂道于張愛玲的貴族出身,她與李鴻章之間的血脈淵源,作為前朝大老的外曾孫女,張愛玲并未享受過太多榮華富貴的遺澤,相反,她的一生幾乎都在困窘中度過。李氏望族所遺留給她的,仿佛只有那些彌漫著鴉片氣息的、無望深宅里的悱惻流言。讀者們在她的小說里按圖索驥,猜測著誰是小說中破落貴族的原型。張愛玲的舅舅因此生氣地說:“她來問我,我什么都告訴她,她卻在文章里罵我們!”

她那樣入骨三分地把豪門怨事化進小說,因此失去了家人的信任。幾十年后,《李鴻章家族》的作者宋路霞采訪李氏后人時,幾乎所有老李家人提起張愛玲都是一肚子氣。從香港回滬探親的李家皓對宋路霞說:“張愛玲寫小說是為了出風頭,她沒東西寫了,就專寫自家人,什么丑寫什么,李家人出來工作的也不少,他們的掙扎和奮斗她不寫,這算什么?所以我們當年就不高興睬她……她寫別人是病態,她自己本身就是病態……我看她最后也沒什么好結果……”

同族把話說到這份上,也算相當刻薄。但張愛玲豈是尋常人哉?她那個從未謀面的外曾祖李鴻章,獨獨把一項難得的基因遺傳給了她,那就是:承受誤解與罵名的能力。

清流健將張佩綸,因為性格古怪,被認為是相府的“怪味姑爺”

菊耦與母親趙小蓮的合影,趙氏夫人穿的是一品常禮服

李鴻章女兒菊耦與子女(張愛玲的父親與姑姑)

《孽?;ā防锏膿裥黾言?/b>

其實不單是張愛玲,李鴻章家族中許多女人都值得一書,即使在封建男權社會,她們大多隱蔽在某個男人背后,不為人知道,但她們的光芒也常常要漏將出來。就拿李鴻章的夫人趙小蓮來說,這個女生男相的女人幾乎是老李的“定海神針”。都說趙氏有“幫夫運”,她嫁到李家的這30年(1863-1892),恰恰是李鴻章在中國政壇上大紅大紫的30年,湘軍淮軍平定天京、老李辦洋務、辦海軍、辦學堂,都是在這期間。而趙氏一死,一切都亂了套,甲午戰敗、撤消職務、簽署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李鴻章的厄運就此開始。

趙氏是李鴻章的續弦,相貌并不漂亮,但生于安徽太湖著名的書香門第,祖父是嘉慶年間的狀元、清廷冊封琉球國王的正使;父親是咸豐皇帝的陪讀;滿門兄侄都讀書入仕。趙小蓮嫁給李鴻章的時候已經24歲,在鄉下算是老姑娘,那個年代的女子大概只有靠婚嫁才能實現自我抱負,她非將才之輩不嫁,也說明她是個有主見的巨眼英雄。

李鴻章子嗣并不興旺,原配夫人生下的兒子夭折后,不得不過繼了弟弟李昭慶之子李經方——這個名為長子的侄兒一生追隨老李襄辦外交,是他的左膀右臂,此是后話。但趙小蓮嫁給李鴻章的第二年,就為李家添了個貨真價實的子嗣李經述,過了幾年,又生了李經 (又名菊耦)和李經溥兩個女兒,菊耦就是張愛玲的奶奶。

兩個女兒是李鴻章的掌上明珠,老李并不十分重男輕女,他一直把她們留在身邊,遲遲舍不得讓她們嫁人,因女兒都聰明過人,文墨清通,可以幫他處理公文。尤其長女菊耦,見識高,口風緊,辦事細心。張愛玲說,“我祖母也是二十三歲才訂親,照當時的標準都是遲婚。”“因為父親寵愛,留在身邊代看公文等等,去了一個還剩一個。李鴻章本人似乎沒有什么私生活,太太不漂亮……他惟一的一個姨太太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