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場地不夠,安全有顧慮,校園體育如何開展?
發展校內體育,校長是關鍵。一個學校的校長其實就是一個學校的教育部長,其理念關系到學校的教育生態和所有學生的健康成長,也繼而影響到每位學生的父母和家庭。
責任編輯:錢煒
2024年11月下旬,宜城小學第六屆全員運動會上,學生們在進行“穿越火線”的項目比賽。(受訪者供圖)
在江蘇鎮江市的宜城小學,學校的庭院、平臺、屋頂和連廊都鋪有運動地膠、運動地板,學生一出教室就是運動場;在貴州黔西南州興仁市的塘房小學,校長吳雄制定了防挪課制度,保證體育老師不會“被生病”;在遼寧沈陽市渾南區第九小學的2900名孩子中,九成以上都會騎獨輪車,超過1/3的孩子能登頂13.5米的攀巖墻……
2024年12月中旬,蔡崇信公益基金會“以體樹人”教育研討會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宜城小學校長孔國娣是年度“以體樹人”校長的入選者之一,在她看來,身心健康是1,知識、習慣等等都是0,沒有了1,一切都是0。
蔡崇信基金會秘書長李海市指出,如今學生的近視率、肥胖率,乃至心理抑郁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面對這些問題,體育其實是很好的抓手。
發展校內體育,校長是關鍵。因此,蔡崇信公益基金會選擇從校長入手推動學校體育發展。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解釋,一個學校的校長其實就是一個學校的教育部長,其理念關系到學校的教育生態和所有學生的健康成長,也繼而影響到每位學生的父母和家庭。如果中國每所學校的校長都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就隨之解決了很多其他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