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BAT還能“霸榜”多久? | 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榜單解讀

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時代,越來越多的競爭者也將涌現。如何將研發投向核心技術,如何運用技術迭代產品、驅動增長,才是企業最終的制勝關鍵。

責任編輯:黃金萍

AI洪流之下,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尤其是頭部企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中國企業科創力數據庫聚焦144家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基于研發投入(60%)、研發產出(20%)、公司發展(20%)三大維度30個指標,進行了綜合評分。

2024年度,騰訊依然位列榜單首位,與第二名阿里拉開了13差距。其中,阿里與騰訊的主要差距來自研發投入的7.418分,百度則在企業發展維度落后于騰訊9.119分。

對比2023年度,榜單新增了攜程集團和神州控股,特別是神州控股從上年87位躋身前十,各指標穩步提升。

得益于體量優勢,BAT(百度、阿里、騰訊)在基本面指標上已經占得頭籌,從而連續三年霸榜前三。與此同時,們在行業中的總得分在下降,說明已經有其他企業在不同指標項上,使得頭部企業也無法在每個指標項上拿到最高分。

我們從BAT的科創核心指標及變化,探究其背后的戰略布局——加大研發力度,押注人工智能,以期為收入打開新的增量空間。

加碼投資AI

作為中國互聯網科技巨頭,BAT此前分別在搜索、電商、社交和游戲領域枝繁葉茂,但近年卻面臨存量競爭時代的增長瓶頸。2023年,BAT的收入增速接近10%。從市場環境看,對于營收規模千億元的企業來說,這一增速頗為難得。

不過,新的參與者已經快速崛起——比如曾引發眾平臺聯合圍剿的拼多多,2023年營收增速達到驚人的89.68%,凈利潤也增長了90.33%。即使研發投入和研發強度位于榜單末位,拼多多仍成功躍至第六,并且市值已超過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