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華:三弄梅花譯道上 | 人來人往
“彈箏要了解曲譜的特色,注意拍子、音準、韻味、長短、快慢、強弱和停頓?!惫殴~大師說?!白龇g須體會原著的涵義,在譯文中掌握文字的層次、結構、音韻、節奏、語氣的雅俗與褒貶,盡量再現原文的神髓?!弊g道征人曾經說。
“學箏要有耐性,不急躁,不冒進,放松來,左手彈不好,練習一百遍后再看看??傆幸惶鞎砣婚_朗,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惫殴~大師循循善誘?!皩W文學,哪有一蹴而就的,做翻譯沒有快捷方式,一步步來,全心全意,認真對待,終有進步的一天!”當年的翻譯教師曾經對著學生苦口婆心。
責任編輯:邢人儼
古箏。梁淑怡|插圖
前一陣子,應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之邀,撰寫一篇“翻譯家心聲”欄目的文章,這篇文章敘述作者多年來從事翻譯的經歷,以散文的方式表達個人所思所感,文章長達一萬字,在寫作的過程中,猛然醒覺自己投身翻譯工作已經超越一個甲子了,于是,遂以“譯道征人吟”為題,呈現悠悠歲月中在譯道上長途跋涉的感受與體會。
在撰寫文章的那段日子,恰好開始了重新學習古箏的“壯舉”。這次鼓起勇氣來“臨老學吹打”,經翻譯學生暨中樂師姐佩蘭介紹,所拜的是琵琶及箏樂名家林風老師。佩蘭笑言:“這一回,可說是譯道征人遇上古箏大師了!” 在漫漫譯道上琴音飄飄,倒真有情調,這事究竟怎么促成的,說來話長。
原來,小友云嫻在世紀疫癥剛開始暴發時宅在家中,百無聊賴,于是想學習一些新事物,一天,她提起想學古箏,問我有無適合的老師可以介紹。這時想起佩蘭來。佩蘭彈得一手好琵琶,古箏不過是她的第二樂器而已,某一日居然在我家把難度高達九級的《梁?!窂椀妙^頭是道,令我驚嘆不已。我想她的老師必定是出類拔萃的,這才可能名師出高徒??!于是,就決定把佩蘭的老師介紹給云嫻。小友剛開始時宣稱:“我只要能彈周杰倫的《菊花臺》就心滿意足了?!辈灰粫肿苑Q拍子不對、音準不夠、記性不好、快板太難等等。話猶在耳,匆匆四年過去,現在居然彈起悅耳動聽、難度極高的《春到拉薩》來了,目睹她手撥琴弦、揮灑自如的模樣,不由得刮目相看,令人羨煞!
這就使我回想起自己學箏三進三出的經歷來了。
第一次接觸古箏還是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