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輝 | 也說蒙哥帳前的宗教辯論

事實上,大凡這種由君主主持的“面對面教義爭論”,其用意無非是爭取君主對己方的世俗支持,動機既不純,技術含量也有限——恐怕跟今天的辯論賽相去不遠。

責任編輯:劉小磊

這是 14 世紀早期魯布魯克《東行記》手稿副本中的插圖。上面描繪的是魯布魯克和他的旅伴與法國路易九世在一起的情景。下面是是兩位修士的旅程。

這是 14 世紀早期魯布魯克《東行記》抄本的插圖。上面描繪的是魯布魯克和他的旅伴與法國路易九世在一起的情景。下面是是兩位修士的旅程。

葛兆光先生近有《在蒙哥汗帳前辯論:記文獻所見第一次東西方宗教徒面對面教義爭論》一文(原載《讀書》2024年第12期),拈出了蒙古帝國時代一個冷僻的公案:1253年,帝國首都哈剌和林(在今蒙古國中部杭愛山南麓),在蒙哥大汗御前,遠來的法國人魯布魯克與基督教異端聶斯托利教徒、阿拉伯回教徒和佛教僧侶進行了一場宗教辯論。此外,還附帶討論了其后佛、道之間的幾次辯論。

葛先生的看法主要是這樣的:“如果我沒有說錯的話,這應該是文獻記載中東西方宗教徒第一次面對面,就東西方宗教根本教義進行的辯論,而且是在蒙古的蒙哥汗面前?!薄八m然沒有實現法王拉攏蒙古人并信仰基督教的任務,但他不僅第一次在蒙哥汗和東方宗教徒面前,陳述了歐洲基督教的教義,讓東西方宗教徒第一次面對面辯論,而且他和稍后的馬可·波羅,還共同喚起了西方人對東方的想象和向往,也啟發了像《約翰·曼德維爾爵士航海及旅行記》那樣的一些著作,這真算得上是宗教領域全球史中的一大事件?!边@一結論別有會心,很可見葛先生一貫的宏大視野。

不過,對于他的根本概括,即副題所說的“第一次東西方宗教徒面對面教義爭論”,我有一些保留,想提出一點“修正”的意見。

首先,“第一次東西方宗教徒面對面教義爭論”里的“東西方”這一點,只是一種后設的視角,是以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東西二分概念來定義這場辯論;但很顯然的,在當時的蒙古人來說,本無所謂東西之分,在他們眼里,有的只是此信仰與彼信仰的不同,只是“外道”或“異端”之類的概念而已。葛先生的看法,好處是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這個事件,可以補寫中西交通及宗教史的空白,但多少有些過猶不及,放大了事件的實際意義——照巴特菲爾德的話來說,就是有點“輝格解釋”的傾向,照羅志田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有點“倒放電影”的意味。

其次,“第一次東西方宗教徒面對面教義爭論”里的“面對面教義爭論”這一點,也不算是一種很特殊的事情,在古代宗教史和政治史上是相當普遍的,甚至可說存在著一個潛在的“譜系”或“傳統”。對此問題,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