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淡了?其實年輕人正在爆改年味
“想得到煙花馬上有煙花”,竟然是廣州花市的春聯熱門文案?
責任編輯:吳耀鋒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身邊關于“年味消失”的討論聲越來越大。煙花、爆竹、串親戚……一些熟悉的意象被反復提起、來回懷念。
但當我們走進城市、鉆進角落后發現,每座城市都不缺傳承年味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你我生活觀念的流變,看似在“松動”的年味也在變化。
爆改的風,還是吹到了年味頭上。
本期“年味傳承人”,我們和“不是書法研究所”主理人、人稱“省城何師傅”的何一鵬在老西關發起了一次對話。作為“老廣”,有多年廣州花街擺攤經驗的何師傅在與客人年復一年的交流中發現——
或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
從早上10點寫到凌晨1點,熱愛對聯的年輕人比想象的多
如果你曾逛過廣州荔灣花市,那一定見過何師傅。在摩肩接踵的花街,他的攤位有著獨一份的悠閑——不管人再多,他都堅持現場手寫、文案定制。
這讓人不禁好奇,在印刷品大行其道的當下,為什么還會有人笨拙地選擇手寫,不惜從早上10點寫到凌晨1點?
在寶華路、永慶坊一帶長大的何師傅,可能是最懂年味的一批“老廣”。
“小時候逛花街,必須要在11點前回家,不然臨近零點滿大街都在放鞭炮,整條街都噼里啪啦的,就回不去?!北夼诼曋袩狒[的年味一直留在何師傅的心底。
對90后、00后的我們而言,鞭炮仿佛是一種“過時”的年味,和過去相比,我們的年安靜不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從傳統習俗到年貨置辦,現在與過去大相徑庭。
當年輕人成為過年文創產品的主要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