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杰克遜:面對AI,沒有什么工作是永遠安全的
最終人類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通過AI和機器人的某種結合來完成,這種結合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可能給人類社會帶來異常復雜的挑戰。
責任編輯:朱力遠
自從2016年,人工智能圍棋機器人“阿爾法狗” (AlphaGo) 打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之后,AI是否會取代人類的追問此起彼伏。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否定觀點認為,這些無情的機器,永遠無法像人一樣理解人的情感。
但在2024年,多項科學實驗表明,事實可能并非如此。研究大語言模型心理過程的科學家發現,原本被視為人類獨有的類心智理論能力,現在也意外地出現在強大的AI語言模型中。自2023年6月開始的ChatGPT-4可以解決75%的心智理論任務,這意味著它在理解推測其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上,相當于一個六歲的小孩,比之前的版本具有更強的社交能力。
類似的是,2024年2月,美國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修·杰克遜(Matthew O. Jackson)等人,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布的圖靈測試研究表明,AI聊天機器人ChatGPT-4在多種情境中的表現,都與人類極為相似,以致其機器人身份難以被識別,因此,通過了圖靈測試。
美國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修·杰克遜。(資料圖)
而且,通過博弈論實驗和心理測試,研究人員發現,AI不僅總體上表現得像人,在很多時候,甚至比人類更具合作意識和利他精神。這些特點也意味著,AI參與處理人類社會的各類任務時,具有相當的潛力。
事實上,不只是下棋,在過去幾年中,AI已經在考試、寫作,以及疾病篩查等許多任務上展現出堪比人類,甚至超過人類的潛質。2024年12月,谷歌DeepMind公司還發布研究介紹,其最新研發的AI模型GenCast可以在幾分鐘內預測未來15天的天氣,以及相應的準確性概率,而且在絕大多數指標上,都超過了人類目前頂尖的中期天氣預測系統,體現出速度和可靠度的雙重優勢。
不過,對于社會關注度很高的AI人機協同模式,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在系統梳理了近年來的實驗后發現,相比表現最好的人類,以及單獨工作的AI,二者協作后的平均表現,甚至更差。但也不是說不能協作,分情況來看的話,如果一個任務中人的表現比AI強,合作后的效果就更好,相反,如果AI的表現已經超過了人,協同之后的表現則會顯著更差。這種有趣但反常的現象,雖然是初步發現,但提示了人類與AI未來的結合,或許不能一概而論,可能將面臨異常復雜的挑戰。
那么,AI真的會取代人嗎?仍在快速發展的AI,將來又會與人類的社會和經濟網絡發生怎樣的碰撞?最近,馬修·杰克遜教授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對AI會如何融入人類網絡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
AI已經在替代人了
南方周末:現在,我們生活中的AI工具似乎越來越多。對你而言,AI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你的生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