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越聰明,越命大?
研究發現,低智商的人容易死于意外,智商越低,“死于非命”的機會就越大
世界上最愚蠢的死法是什么?你一定要看看達爾文獎得主們的表現:他們通過愚蠢到家的死法“讓自己愚蠢的基因不再自由地傳播出去”。例如去年,一位美國牧師乘坐氫氣球環游世界,卻對自己攜帶的GPS定位系統一竅不通,最終在上帝的指引下去了天堂。愚蠢真的可以致死?近期,一項針對134萬出生于1950年到1976年的瑞典男性的研究顯示,智商和死亡之間確實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低智商的人容易死于意外。
這個研究是由格拉斯哥大學公共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員大衛·貝蒂(David Batty)博士領導的。他比較了幾個智商水平不同的男性意外罹難的情況,例如交通事故、中毒、高空墜落死亡、火災、溺死等等。結果發現,智商愈低,“死于非命”的機會就越大。
不過低智商的高死亡率是否也受到社會經濟水平和生存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呢?控制了其他很多潛在的原因之后,貝蒂發現只有教育水平一個因素會影響智商對死亡的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更長的教育年限會降低低智商人士意外死亡的風險。
貝蒂認為,高智商可以降低意外死亡的可能性或許和高智商的人更注重身體健康有關。高智商的人通常具有更好的健康習慣,很少酗酒和過分抽煙,注重有規律的身體鍛煉,同時又注意日常飲食營養。這些都為他們遠離非正常死亡的威脅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高智商的人群通常也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水平,更可能注意到日常出行工作的保全措施,例如使用汽車安全帶和摩托車頭盔,這大大降低了他們生活的風險。
除此以外,“死于非命”往往可能是由于較差的快速知覺能力造成的,例如較慢的信息加工速度使得這些人無法快速準確判斷路上行車的狀況和紅綠燈的變換,從而增加了這些“馬路殺手”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而高智商人群的典型特征之一,便是高于常人的認知加工速度,在行駛時能更容易地“逢兇化吉”。
另外,低智商者比高智商人士更多從事一些具有潛在危險的工作。周遭環境惡劣,便更容易遭遇交通、墜落和火災等事故。而通過統計方法排除這些職業因素以后,較低智商人群在事故上的劣勢就沒有那么明顯了。
最后,低智商的高死亡率可能還和他們偏頗的健康文化觀念有關,和高智商人士相比,低智商群體可能更容易對藥物和家庭用品上的警示標志產生誤解。而對于一些富有危險性的活動的評估,例如多快的車速是安全的、在哪里游泳比較安全這樣的信息,智商高的人比低智商人士會更加敏感,減小了他們在這些領域意外死亡的可能。
智力和死亡的關系已經并非僅僅是“達爾文獎”所戲謔的對象,而已經開始正式進入科學研究者的視野。除了貝蒂的研究之外,早在1992年,一篇發表在《人格與個體差異期刊》上的文章就介紹了智商對越南戰爭中澳大利亞士兵死亡幾率的決定性作用。2001年,《英國醫學期刊》上的文章也顯示,“智商越高的兒童,生活的時間越長”。越來越多的研究從不同人種、國家和時代上都驗證了智商和死亡的密切關系。格拉斯哥大學的伊恩·德利(Ian Deary)教授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專題文章就指出,對于智力和死亡的關系仍是未來需要進一步探討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