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化原創榜·文博展覽丨“井噴”之年
編者按:
☆評選理由:這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模、亞洲最高等級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全面解密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發現的重磅大展。頗有巧思的展廳將眾多珍貴文物串聯成一個考古故事,使觀者如同來到埃及考古現場,體現了策展團隊的學術思考。更加可貴的是,展覽不僅呈現古埃及一地的文明,而且將它與中華文明進行橫向比較,讓兩個文明古國之間形成了跨越時空的對話。
責任編輯:劉悠翔
2024年11月14日,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現場。視覺中國丨圖
推薦人:
白衣?自媒體“白衣刷展”主理人,看展達人,連續多年每年看展數量在100個以上
韓鼎?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美術考古
王子奇?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副主任,研究方向為中國隋唐宋元考古、建筑考古、城市考古
魏祝挺?浙江省博物館研究館員、策展人,代表作有《吳越國塔幢研究》
★年度文博展覽提名
“無盡藏——蘇軾的書畫藝術精神”
蘇軾的書畫理論與實踐對中國書畫的發展有著難以估量的巨大影響。展覽的書、畫兩大板塊對蘇軾的書畫藝術理論及其對后世的影響進行了創造性的空間設計,讓觀者進入“無盡藏”的藝術精神世界。
“投龍:從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
這是一次考古、文物、藝術與思想相結合的學術性展覽,將中國歷代山川祭祀和投龍儀式的文物聚于一堂,讓“山川祭祀”這個在古代中國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扮演極為重要角色的儀式,在現代的普通觀眾中獲得了歷史的共鳴。
“芥子須彌·開化——高平開化寺宋代建筑與壁畫數字展”
山西高平開化寺大殿是國內僅存的北宋時期佛教殿堂壁畫完整遺存。展覽創造性地運用當代數字技術和多媒體藝術語言,讓開化寺塵封的建筑與壁畫藝術重現活力,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讓文物“活起來”的最新案例。
開化寺大雄寶殿墻面上的經變壁畫《清涼圖》。資料圖
2024年的文博展覽,被很多學者認為在數量上是“井噴”的大年,在學術挖掘的深度方面,也足以令人稱道。幾乎所有重要的博物館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覽。有氣勢宏大、借展單位多達幾十家文博機構的年度大展,也有策展思路別出心裁的小而美展覽;有引起公眾極大興趣的古埃及大展,也有抱持學術理想的古代道教投龍展。
展覽不同于電影、書籍等流通全國的文化產品,它固定在一個空間之內,要展現全國、全年的展覽圖景,需要付出極大的時間、金錢成本。同時,大多數展覽具有一定的知識門檻,一個領域的專家可能對另一個領域的展覽毫不知情。南方周末記者邀請了兩位高??脊盼牟┫档膶W者、一位博物館策展人和一位打卡了九十多家博物館的自媒體人來進行圓桌分享。他們中既有專家也有雜家;既有博物館業內人士,也有看展達人。我們希望他們來談談對于2024年文博展覽的觀察,以及對于一個更好的展覽的期待。
盤點展覽大年
南方周末:2024年有哪個展覽讓你們印象深刻?
王子奇:2024年是疫情后的展覽大年,這一年各地的特展呈現井噴。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各地為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舉辦的各類展覽活動,比如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即首都博物館東館)新的常設展和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運載千秋——新時代大運河重要考古成果展”。
韓鼎:2024年我去的博物館里,印象最深的是四川大學博物館。我從來沒想過一個高校博物館能如此精彩,藏品非常豐富,硬件設施先進且完善,陳展理念、布展手段、對公眾的開放度等方面都遠超絕大多數高校博物館。
2024年10月29日,四川大學博物館展廳走廊。視覺中國丨圖
展覽方面,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考古博物館的“龍·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八千年龍文化精品文物展”。這個展規模不大,陳展也沒有太多亮點,但所展器物都是我期待已久的展品。我的研究領域主要是早期美術考古,對我國龍形象的起源和早期演變有著濃厚的興趣。目前,以某一紋飾或形象為主題進行布展的展覽不多,看了這個展,再參觀中國考古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常設展中的龍文物,便對早期龍文物有了整體性認識。
魏祝挺:2024年我一年都在策展,因此出門看展的機會比較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上博埃及展的人頭攢動,以及臨安吳越文化博物館的精品薈萃。
白衣:梳理了一下2024年的看展記錄,大概去了二十多個城市的九十幾個博物館吧,有三分之一是第一次去。還去了一趟韓國和兩次日本,探索了不少海外博物館??催^的展覽,一共有兩百多個,印象深刻的是這十幾個:年初南京博物院的“玉潤中華——中國玉器的萬年史詩圖卷”,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非常有特色的一個小展“不器——金文名品與徐天進書作特展展覽”,南京博物院的書畫大展“無盡藏——蘇軾的書畫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