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出賣的《電影手冊》——法國電影新浪潮50年

被賣的《電影手冊》,究竟是“完了”,還是“終于能繼續存在”,沒人知道?!杜岫唷芳瘓F要到9月份才會推出新的《電影手冊》,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這本1951年創辦的電影雜志,絕不是第一次遭遇危機,也絕不是最后一次。

責任編輯:夏 辰 袁 蕾 實習生 陳 晨 朱曉佳

“我在做一件很特別的事。”68歲的安娜·卡里那在今年戛納電影節上,笑瞇瞇地對媒體說,這件特別的事情,就是在戛納放映修復版的戈達爾影片《狂人皮埃羅》??ɡ锬鞘歉赀_爾的前妻,也是戈達爾影片的絕對女主角——戈達爾是法國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今年是法國新浪潮50周年的紀念。

這個50周年紀念里,還有一件特別的事情——2009年1月,法國新浪潮和五月風暴的發源地《電影手冊》,因為經營不善,已經被前老板《世界報》出讓給英國《裴多》出版集團,這本有58年歷史的法文電影雜志,也許就此姓“英”。

《電影手冊》編輯部的院子里,幾個工人忙碌地搬運和裝載,門口擺放著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為封面的雜志,接待員操著流利的英式英語接待著來訪者。

“通過謠言我們今天才知道這場競買中的贏家名字。而且這場競買的特殊附加條件是保留讓-米歇爾·傅東的職位。這一行動的主要操作者之一還有賽爾日·杜比亞納,正是他將《電影手冊》賣給《世界報》,今天還是他,再次站在出賣手冊的立場上。”2008年10月10日,《電影手冊》常務編輯蒂耶里·魯納斯曾給“電影手冊的朋友們”協會寫了一封公開信,點名痛罵出賣“手冊”的兩個人。

“電影手冊的朋友們”協會由《電影手冊》各個不同時期的主要編輯、導演以及電影文化世界中的重要人物組成,協會持有《電影手冊》的少量股份,卻決定著“手冊”的主要方向。

被痛罵的兩個人,一個是《電影手冊》的現任社長傅東——他經常被誤解成“手冊”的主編;另一個杜比亞納是現任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他在1981年到1991年期間任《電影手冊》主編,他是“手冊”第一次經濟危機的挽救者,也是“手冊”歷史上任期最長的主編。

算上這一次,《電影手冊》一共被賣了兩次,第一次是1998年被法國報業集團《世界報》收購,杜比亞納是當年收購的主導者。“我當時真的認為《世界報》會是《電影手冊》很好的保護者,但他們管理得實在太差了!”杜比亞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世界報》的理念是人員內部流動,流動的結果是沒人真的了解《電影手冊》存在的問題;十年來,《世界報》用集團的盈利來填補《電影手冊》的虧損,也掩蓋了“手冊”存在的問題。

杜比亞納認為“手冊”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雜志社長傅東和主編布爾多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傅東1990年進入《世界報》,負責影評和文化版,他被認為是“《世界報》的人”;布爾多從《電影手冊》起家,是一個典型的“手冊派人”。

從2003年開始,布爾多和傅東在辦刊方向上就處于“敵對”,兩人博弈的結果是,“手冊”越來越多艱澀、難懂的影評和生僻的詞語。

2008年,《電影手冊》賣給《世界報》十年之后,杜比亞納第二次主導將《電影手冊》賣給了英國《裴多》集團——商談甚至不在《電影手冊》辦公室,而是在電影資料館。

布爾多聽說《世界報》要出售《電影手冊》,也歡欣鼓舞,他們準備自己買下雜志:“有太多的人在離開‘手冊’后還在指手畫腳,現在,應該讓‘手冊’安靜地成為它可能成為的樣子。這也許是惟一一次機會,讓‘手冊’真正屬于編輯部。”

布爾多的計劃第一步是自己買下《電影手冊》,第二步是媒體應該和影院聯手合作,圍繞院線放映的好電影組織有效的影評。

《電影手冊》的確如期被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