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文化原創榜·綜藝|同質中的慣性,批判中的撕裂
編者按:
☆評選理由:沉寂近兩年后,中國脫口秀仍在繼續前行。脫口秀演員用幽默化解焦慮、用自嘲展現堅韌,以獨特的洞察撬動最廣泛的共鳴。更多元的身份視角、更深入的公共討論,無不使節目有了更強的社會觀照意義。貌似荒誕不經的現實背后,喜劇從來不只是笑笑而已。
責任編輯:李慕琰
2024年綜藝節目仍是“綜N代”占據主導,喜劇節目全面回歸,但也出現同質化等問題。(資料圖)
推薦人(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何天平(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視聽傳播系副主任、副教授)
沈皛(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文藝系副主任、教授)
周逵(資深節目策劃人、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視頻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年度綜藝提名
《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喜劇之王單口季》
《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在試圖進行一場對于脫口秀類節目的概念探索與嘗試。漫才兄弟以黑馬之姿奪冠的同時,也能看到傳統脫口秀演員們對于創作的堅持。無論是漫才還是傳統脫口秀,甚至是在網絡上飽受爭議的“rapper脫口秀”,也許路途中不算一帆風順,但是至少我們都能看見,不管怎樣,中國的站立式喜劇節目還在被這樣一群心懷熱愛的人向前推動著。
《喜劇之王單口季》可能是2024年最成功的單口喜劇群像節目之一,盡管參賽選手大多是此前從未參加過類似節目的新面孔,但是每個人都個性鮮明。很難想象在一檔喜劇節目的總決賽里大家會流下那么多的眼淚,或許只要有一顆熾熱的心,生活里的每個普通人都可以是喜劇之王。(沈皛)
脫口秀作為一種語言密集型的表演形式,通過幽默與笑聲,為個體和群體提供了重新理解自我與社會的空間,成為社會階層、性別、職業及殘障群體身份自我表達的重要場域。在舞臺與觀眾席的對話中,社會認同得以生成,階層邊界得以凸顯或模糊,文化資本則潛移默化地發揮其整合作用。這種動態的交流,不僅是關于笑聲的藝術,更是關于身份與社會價值的持續協商。因此,脫口秀的舞臺,不只是觀點的碰撞,更是情感的傳遞與文化權力的分配。它以一種輕松的方式,承載了社會中最深刻的緊張關系,成為探討權力、價值與身份的隱喻性場域。在這種復雜的文化實踐中,幽默不僅能解構社會結構的不平等,也能成為重新定義社會價值的重要工具。由此,脫口秀綜藝,不僅涉及娛樂形式的解析,更是對當代社會身份政治和文化資本的階層實踐的一次深入剖析。(周逵)
《喜人奇妙夜》
《喜人奇妙夜》是標桿式的喜劇綜藝作品,有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有自己的創作理念和規律,也有自己對綜藝節目回應大眾關切和情緒的判斷。它保持了這個IP穩健的發揮,也讓我們看到喜劇創作尊重大眾并且貼近大眾的可能性。媒體都在試圖從它的各種題材里找到節目對接的社會情緒,但其實好內容本身就是生命力,爆款作品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何天平)
三季以來,《喜人奇妙夜》一直走在將素描式喜劇與傳統小品結合和平衡的道路上。劉旸在采訪中戲稱節目宛如“喜劇地獄”,當觀眾的口味被前兩季節目刺激到一個新的高點,“喜人”們以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進行著一場創新創作與觀眾期待之間的賽跑。在傳統的小品發展遇冷的今天,他們給了廣大觀眾一個“再相信國產喜劇一次”的理由。(沈皛)
《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劇照。(資料圖)
2024年,綜藝節目創新不足,同質化較為明顯。整體而言,綜藝市場的數據表現高于節目品質本身。云合數據顯示,2024年上新國產季播綜藝共329部,同比增加54部,在更國產季播綜藝中“綜N代”的部數占比為42%;與此同時,綜藝節目的豆瓣評分下滑,均分為6.7分,同比減少0.4分。
在“減量增效”的背景下,各大長視頻平臺紛紛布局“微綜藝計劃”,探索“輕量化”發展方向。2024年上新網綜中,30分鐘以內的節目占比25%,同比增加11%。不過,從整體表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