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強 | 哈佛天文臺與天文學中的女性

索貝爾把我們帶回到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50年代的這段歷史中,展示了一批哈佛天文臺的女性天文學家如何一步步走向天文學舞臺的中央,并以自身的成就獲得了天文學界的尊重,從而為更多女性真正走向科學研究開辟了道路。

責任編輯:劉小磊

1925年5月19日,瑪格麗特·哈德坐在地上,擺拍了這張人物群像。哈爾維亞·爾遜在最左邊、與安妮·坎農(她忙得沒空拾頭)和安東尼·莫里(前景左側)坐在同一張桌子前。坐在繪圖桌前的是塞西莉亞·佩恩。

1925年5月19日,瑪格麗特·哈德坐在地上,擺拍了這張人物群像。哈爾維亞·爾遜在最左邊、與安妮·坎農(她忙得沒空拾頭)和安東尼·莫里(前景左側)坐在同一張桌子前。坐在繪圖桌前的是塞西莉亞·佩恩。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期里,女性都被排除在科學研究之外。此時女性尚未獲得基本的平等地位,遑論從事科學研究。正因如此,屈指可數的女科學家更被后世所銘記。其中極具代表性的幾位,同天文學這門最古老的科學緊密相連。這其中既有歷史上第一位女科學家希帕蒂婭(古埃及天文學家、數學家),也有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職業科學家卡洛琳·赫歇爾(英國天文學家,曾經發現過8顆彗星),以及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科學家王貞儀(清朝天文學家、數學家)。

女性作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出現在天文學研究領域內,最早則要追溯至19世紀70年代的美國哈佛天文臺。這段歷史曾經鮮為人知,但身處這段歷史中的很多人卻共同譜寫了一曲探索宇宙的樂章,深刻改變了天文學研究的歷史。美國知名科學史作家達娃·索貝爾在《玻璃底片上的宇宙:哈佛天文臺與測量星星的女士》(The Glass Universe: How the Ladies of the Harvard Observatory Took the Measure of the Stars)一書中,把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呈現在我們眼前。

在此之前,索貝爾已經出版過《經度》《伽利略的女兒》等廣受好評的科學史作品。她以出色的挖掘史料能力和駕馭文字的才華,把科學史中被埋沒的精彩故事講述給讀者。憑借對科學寫作作出的貢獻,索貝爾已多次獲獎;30935號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也是對關注天文學史的她的最好褒獎。在《玻璃底片上的宇宙》中,她把我們帶回到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50年代的這段歷史中,展示了一批哈佛天文臺的女性天文學家如何一步步走向天文學舞臺的中央,并以自身的成就獲得了天文學界的尊重,從而為更多女性真正走向科學研究開辟了道路。

美國知名科學史作家達娃·索貝爾和她的新著《玻璃底片上的宇宙:哈佛天文臺與測量星星的女士》。

美國知名科學史作家達娃·索貝爾和她的新著《玻璃底片上的宇宙:哈佛天文臺與測量星星的女士》。

今天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的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是世界知名的天文學研究機構,而它的前身、創建于1839年的哈佛天文臺在天文學的歷史上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天文臺的發展過程中,兩任臺長愛德華·皮克林和哈洛·沙普利居功至偉。這二人分別于1877-1919年以及1921-1952年擔任臺長,除中間因為皮克林去世而由索倫·貝利短暫擔任臨時臺長外,二人前后領導哈佛天文臺合計超過70年時間。正是在這段時間里,哈佛天文臺逐漸成為世界級的天文學研究機構,引領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恫AУ灼系挠钪妗肪鸵詢晌慌_長的工作作為串聯全書的主線。

皮克林于1877年就任哈佛天文臺第四任臺長,此后擔任臺長一職長達42年,直到去世。在他之前,哈佛天文臺雖然小有成績,但尚未有多少影響力。從皮克林擔任臺長開始,哈佛天文臺擴大研究人員的隊伍,建設新的望遠鏡,還在秘魯建設觀測站,從而實現覆蓋北半球和南半球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