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老街最后的燈籠匠,62歲還在親手點亮年味
“沒有燈籠,就沒有年味呀”
責任編輯:吳耀鋒
Hi,歡迎回到“新鮮人:年味傳承人”,我是晗。
不知不覺,春節已經進入倒計時,大街小巷開始張燈結彩,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在廣東,掛燈籠可是開年里的重頭戲,一盞純手工的竹絲燈籠是人們對家族興旺的期盼,更是無法割舍的鄉土之情。
這一期,城畫小分隊在東莞石龍,找到一位白天做生意糊口、晚上在小紅書精進畫工的燈籠阿叔——劉蘇蝦。蝦叔是石龍燈籠第四代傳承人,也是當地最后一位手工燈籠工匠。他說:“做燈籠不掙錢,但我對它有感情,沒有燈籠就沒有年味呀?!?/strong>
過年,從燈籠開始
每年春節前三個月,古早味十足的石龍騎樓街就熱鬧起來了。新款的春聯、福字層層懸掛,風吹過,就變成一片紅色汪洋。商鋪前車水馬龍,方圓幾十公里內的人們都習慣來這里采購年貨。
然而對講究的東莞人而言,年貨絕不是流水線的印刷品這么簡單,掛上一盞手工制作的竹編燈籠,年味才算是到位了。
“上燈”習俗用的鼓狀花燈
在廣東絕大多數地區,過年都有“上燈”(也稱開燈、點燈)的習俗?!疤頍簟敝C音“添丁”,新生兒降臨的家庭會在下一年春節,在祠堂或者家中掛一盞燈籠,與先人、親友分享家族興旺的喜悅?!吧蠠簟睍r間各地不盡相同,而“結燈”時間通常為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過去,只有男孩才可以舉辦“上燈儀式”,但隨著文明思想的傳播,不少家族也開始為女孩“上燈”。當傳統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