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創造力致敬17年,南方周末為什么要堅持辦文化原創榜?

編者按:

2025年1月17日下午,南方周末文化原創榜(灣區)年度盛典在廣州舉辦。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社長,南方周末報社黨委書記、主編王巍發表主辦方致辭,以下為致辭全文。
“唯有原創,才能塑造一種無可替代的人文氣質、精神風貌和藝術品格?!?br />
“南方周末自身也是一件生生不息的文化作品?!?/blockquote>

責任編輯:劉悠翔

d

南方周末文化原創榜(灣區)年度盛典現場,王巍在臺上致辭。南方周末資料圖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2024南方周末文化原創榜(灣區)年度盛典。我代表主辦方,向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文化原創榜是南方周末于2008年創設并持續至今的、具有歷史積淀和廣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也是由國內機構媒體創辦的、唯一堅持以原創力作為評價標準的文化作品年度榜單。

為什么我們錨定原創這個標準?因為我們認為,文化作品的魅力,來自原創。唯有原創,才能塑造一種無可替代的人文氣質、精神風貌和藝術品格。

文化不僅要繼承,還需要發揚。文化不只是沿襲,更在于創造。生長是生命體的使命,創造是創作者的天職。因為創造,文化成為人類交往、交流的精神通路,成為觀念的容器、存在的家園。究其根本,南周文化原創榜全部的摯愛和敬畏、初心與信念,就是向創造力致敬!

南方周末自身也是一件生生不息的文化作品。我們追求精品與深度,概括而言,就是“南周氣質”和“南周品質”,這同樣與文化原創精神密不可分。數字化時代的內容生產,信息泛濫、流量造假、侵犯版權等問題凸顯,原創性已成為文化生產者的生命,是創作的試金石和價值的核心所在。

正因如此,杰出的文化創造力和高度的人文關切,始終是文化原創榜一以貫之的標準。我們秉持自己的信念、價值和美學觀,廣邀長期參與文化創作、研究的專家學者,每年為中國文化做一次全景掃描。我們以冷眼熱眼,我們用常情常理,聽潮觀海,呼吸觸達,推出年度之選,體察中國文化的綿延演進。

17年來,電影類型日益多元,觀影群體不斷壯大,本土化敘事脫胎換骨。

17年來,“電視”單元生長出“劇集”“綜藝”“直播/短視頻”“新媒體”等新的子集,媒介在變化,賽道在增多,不變的是蓬勃不息的活力。

17年來,文學創作迸發出新的活力,人文社科著作不再曲高和寡。移動互聯和智能設備極大地改變了既有的文化生態,但是依然有更多的閱讀,更多的出版,更多的面對面的觀演,更豐富的戲劇和展覽……

不過,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17年間有些年度、有些榜單,會偶爾出現空缺。那是因為,我們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始終期待著的,是能夠深刻銘記時代的杰作,是在急遽變化中步履堅定的信念。否則,寧缺勿濫。

事實上,文化作為動詞,就是“以文化人”,就是用精彩的表達,捕捉時代精神,讓體察者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而這種此時此地此身的穿透力,一定只能來自優秀的原創。

需要指出的是,南周文化原創榜盛典落地粵港澳大灣區,是17年來的首次。當我們在2008年創立南周文化原創榜時,適逢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也是中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之年,中國文化被進一步推上世界前臺。作為一家心懷使命感的機構媒體,我們一直在觀察,中國廣袤的文化實踐如何不斷地激活、喚醒文化的創造力,從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動中國的文化認同。而作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既是超級經濟大區,又是超強文化大區,既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文化象征,也是融通古今之變、活躍中外交流的文化現場,同時,它也是南方周末的原鄉。所以,我們希望南周文化原創榜這一次“回家”,不僅是一次地理意義上的返鄉,更是一輪文化意義上的啟航。

最后,祝本屆文化原創榜盛典圓滿成功,我們向中國文化創造力致敬的步伐,永不停歇!謝謝大家!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