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落地3年有余,它的表現如何?
在“金融支持前海30條”政策支持下,2024年,深圳跨境金融領域多點開花,14條“首創”“首發”金融政策中11條已獲推廣復制。
2024年,“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累計增加97.11%,累計劃匯金額增長676.54%,業務規模爆發式增長。
港澳個人投資者參與“北向通”的積極性穩步升高,但內地個人投資者參與“南向通”的積極性更高。
責任編輯:豐雨
2025年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和深圳市分行分別發布2024年跨境金融相關業務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末,粵港澳大灣區9市參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13.64萬人,境內試點機構跨境匯劃資金994.74億元。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對比發現,在大灣區9市中,深圳“跨境理財通”匯劃資金規模最多,約占跨境匯劃總額半壁江山。
“跨境理財通”僅是深圳跨境金融眾多亮點之一。在“金融支持前海30條”政策支持下,2024年,深圳跨境金融領域多點開花,14條“首創”“首發”金融政策中11條已獲推廣復制。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2024年跨境收支規模位居全國各城市第三,其中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5.64萬億元,同比增長34.1%,人民幣保持深港間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
“跨境理財通”爆發式增長
“跨境理財通”是一項創新的跨境業務。在這項政策安排下,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和港澳個人投資者,金融監管部門允許其通過轄內金融機構體系建立的閉環式資金管道,跨境投資對方金融機構銷售的合格投資產品或理財產品。
2020年6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聯袂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澳門金融管理局發布公告,宣布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 “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次年9月10日,粵港澳三地同時發布試點實施細則,并舉行“跨境理財通”啟動儀式。
2021年10月19日,“跨境理財通”首批試點正式啟動,首日共辦理跨境匯款308筆,涉及投資金額3312萬元。
截至2024年末,“跨境理財通”試點已達39個月。尤其自2024年2月19日“跨境理財通”2.0版啟動以來,其試點效果如何備受關注。
中國人民銀行自2021年起發布“跨境理財通”業務數據,并自2023年8月后按月發布相關統計數據。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對該業務相關數據比較發現,2024年,“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累計增加97.11%,累計匯劃金額增長676.54%,業務規模爆發式增長。與此同時,人均匯劃金額比2023年末增長了2.94倍。這顯示個人投資者參與“跨境理財通”的積極性在迅速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跨境理財通”2.0版推出后的前兩個月,新增投資者數量和匯劃金額即現井噴式增長。其中,2024年3月,兩項指標數據環比分別是2月的10.16倍和8.84倍。
分類觀察,港澳個人投資者參與“北向通”的積極性穩步升高,但內地個人投資者參與“南向通”的積極性明顯高于港澳。尤其是在“跨境理財通”2.0版推出后,2024年3月“南向通”新增內地個人投資者是2月份的12.78倍。截至2024年末,“南向通”累計人數占比從年初的34.39%提高至62.09%,一躍超過港澳個人投資者成為“跨境理財通”的主要客群。
深圳“跨境理財通”增長最快
粵港澳大灣區9個地市中,哪些城市的“跨境理財通”發展更佳?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根據相關數據對比研究發現,2023年8月至12月,深圳與港澳匯劃資金規模28.89億元,占比39.26%;“跨境理財通”2.0版上線后,2024年3月至12月,深圳與港澳匯劃規模達385.41億元,占比提升至45.78%,提高6.52個百分點。尤其2024年12月,深圳與港澳間單月匯劃資金15.09億元,單月規模占比首次突破50%大關,達55.8%。
與之對應,廣州、珠海和佛山三市同期匯劃規模占比從46.08%降至39.7%,下降6.38個百分點。其中2024年12月,三市占比數據降至30.1%。
數據升降變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觀察廣珠佛三市的數據發現,2024年8月至12月,新增匯劃規模63.07億元,同比大增86.04%,增速并不低。但深圳同期增速更迅猛。2024年8月至12月,深圳“跨境理財通”匯劃資金累計新增73.62億元,同比激增154.83%。因此,在“跨境理財通”試點進入2.0時代后,深圳成為該項跨境金融創新業務發展最為迅捷的城市。
深圳為何獨占半壁江山?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除了深圳特殊的區位優勢,相關政策的協同配合至關重要。其中,2023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金融支持前海30條”政策,對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深化深港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深深港兩地金融監管合作等方面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推動深圳在跨境金融創新方面持續走在全國前列。尤其是有關擴大兩地居民投資對方金融產品渠道的政策為“跨境理財通”的試點和升級提供支撐。
跨境金融還有哪些亮點?
除了“跨境理財通”,深圳在跨境金融其他領域的創新質效如何?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發現,深圳跨境金融多點開花。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發布的數據顯示,在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方面,截至2024年末,深圳超1400家企業享受便利化政策紅利,業務規模超1000億美元。其中非金融企業外債登記下放銀行辦理后,深圳企業外債實際流入資金同比增長2.9倍,成為吸引和利用長期外資又一“便利化”通道。
在境外來華人員支付服務環境優化方面,深圳已創建全域支付示范區,全市口岸、機場、碼頭等入境“第一站”兌換特許業務全覆蓋,2024年,境外人員在深非現金交易金額198.9億元,同比增長78%。
在科技金融創新方面,深圳在河套首創“科匯通”試點,破解非企業科研機構境外匯入科研資金無法可依的難題,為科研資金跨境調撥提供“綠色通道”。2024年10月,該試點獲國家外匯管理局肯定,試點已擴展至深圳全市,并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6個地區復制推廣。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