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是文藝創作者認識世界的指南針|圓桌對話

隨著人的移動越來越方便,有了火車、輪船,可以漂洋過海,我們才有了故鄉或原鄉的概念。只有你離開了,才能獲得故鄉或原鄉。

責任編輯:李慕琰

四位來自文學與電影領域的重量級嘉賓,共同探討了“原創的原鄉在哪里——地域、文學和電影”這一主題。

四位來自文學與電影領域的重量級嘉賓,共同探討了“原創的原鄉在哪里——地域、文學和電影”這一主題。

在2024南方周末文化原創榜(灣區)年度盛典的圓桌對談中,四位來自文學與電影領域的重量級嘉賓——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彥,作家劉震云,演員、導演、作家陳沖,以及導演賈樟柯,共同探討了“原創的原鄉在哪里——地域、文學和電影”這一主題。

原鄉,既是創作者精神的起點,也是作品滋養的沃土。在交流中,陳彥分享了自己從商洛到西安再到北京的經歷,闡釋了原鄉如何成為作家筆下世界的構建基石;劉震云以延津為例,探討了如何通過原鄉的具體性折射普世的人性和社會問題;陳沖以她的新書《貓魚》為切入點,表達了對記憶中失落故土的深情追索;賈樟柯則將原鄉視為認識世界的指南針,延續到對現代社會情感與人際關系的審視。

四位嘉賓還聚焦當代城市化背景下原鄉的新內涵,探討了城市記憶能否成為原鄉,以及在城鄉變遷中文學和電影的責任。他們的思考揭示了原鄉如何超越地理與文化邊界,以其具體性打動人心,以其普適性連接世界。

我怕一回去,我的原鄉就沒有了

林子人:各位老師心中的原鄉是什么,它與你的創作有著怎樣的關聯?關于原鄉的書寫通常要落實到具體的地點、情境和社會文化背景之中,但優秀的寫作者一定不會希望他們筆下的故事只在一個地方成立,而是能夠盡可能地觸動更大范圍的受眾。你在寫作中是如何把握和平衡原鄉的具體性與故事的普遍性的?

陳彥:每一個作家都有自己的原鄉,原鄉首先和他(她)的祖籍、籍貫、生活的時間長度有關。我的老家在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我在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然后又在西安生活了幾十年,再到北京。商洛和西安都是我的原鄉。

原鄉也是作家不斷在筆下構建出來的。比如震云老師通過小說反映出來的延津已遠不是他生活中所處的那個延津,而是更加豐富的、向世界敞開了的延津。對于藝術家來說,原鄉記憶非常重要,你要不斷去回望、研究、整合。

你要努力去想原鄉的故事、原鄉的人物、你對原鄉的思考和這個世界是什么關系。如果不能接通原鄉和世界,其實你就作繭自縛了。我多年前看了賈樟柯老師的《小武》,至今都記得這些人騎著自行車,即小人物的那種生存狀態。他接通了人類的一些生存狀態的記憶,那這個原鄉就是擴大了的原鄉。

原鄉還是與自然的接通。我讀《白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