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云:文學要說那些哲學說不清楚的事 | N-TALK文學之夜

編者按:

作家劉震云認為,文學源于回憶,真正深刻的回憶不在于自我肯定,而在于反思自身的缺陷——如同孔子“三省吾身”,真正的成長來自于對錯誤的深究。從《一句頂一萬句》中意大利神父老詹的傳奇故事,到《溫故一九四二》中饑餓的群像,劉震云在幽默的敘述背后直面中國人的命運與人性的復雜。

責任編輯:林子人 劉悠翔

的

2025年1月17日,劉震云在N-TALK文學之夜現場談“文學與回憶”。南方周末資料圖

文學與生活的關系,就是用回憶作為一個酵母,把文學發酵出來。任何一本文學書都是回憶,因為它在被寫出來的時候,哪怕說的是未來,也是回憶給積累起來的。

另外生活與人的關系也是經?;貞?,關鍵你回憶的是什么,你回憶是自己對的地方,還是不對的地方?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都在回憶,都要考慮這一天過得怎么樣,但他的偉大之處在于,他回憶的不是對的地方,而是不對的地方??鬃犹貏e贊賞學生顏回,他問子貢,說我這些七十二賢、三千弟子里面,你覺得誰最聰明、誰最好?他說顏回:第一,顏回這個人的看法從來是與眾不同的,他的生活觀就是不一樣的——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大家都覺得這個生活是個特別貧陋的生活,沒法過,但回也不改其樂。第二,顏回這個人聞一知十,你跟他說一件事,他馬上能知道十件事??鬃诱f,顏回確實比我還聰明,我頂多能聞一知三。

最寶貴的是第三點,顏回不貳過,他不會重復犯錯誤,但99%的人經常是在同一個坑里跌倒的。那為什么他能夠不在一個坑里跌倒?因為他對這個坑、對缺陷有自己仔細的、理性的、哲學的、科學的思考,所以這就是生活與文學的關系。

還有作者與文學的關系、個體與文學的關系,以及作者跟自己作品之間的關系,我覺得都值得思量。也有朋友見我時經常會客氣一下,說你《一地雞毛》寫得不錯呀,《溫故一九四二》寫得不錯呀,《一句頂一萬句》寫得不錯呀。剛剛主持人還說到《我不是潘金蓮》和《一日三秋》。錯還是不錯呢?這也是一個需要仔細思量的問題。當時肯定你覺得不錯,但作為作者在回憶自己的作品,確實三省吾身之后,你會發現都沒有寫好,因為當時你沒有那個能力,你的缺陷有時并不是自己能夠意識到的。

有時別人指出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