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弱水 | 《好的故事》:百年今夜夢重溫

1925年1月28日,是舊歷乙丑年的正月初五,“鞭爆的繁響在四近”。魯迅日記:“夜譯白村氏《出了象牙之塔》二篇。作《野草》一篇”。這便是《好的故事》。

責任編輯:劉小磊

魯迅在北京西三條胡同的住處“老虎尾巴”,他就是在這張書桌上寫《野草》的。

魯迅在北京西三條胡同的住處“老虎尾巴”,他就是在這張書桌上寫《野草》的。

魯迅的散文詩《好的故事》,是一幅山水田園的罨畫,文清如水,意釅如酒,一百年來,人見人愛??墒?,作為小學六年級的課文,其淺易明白也許只是表面上的。魯迅深人無淺語,何況是他的《野草》。一百年前的今夜,他在寫這篇散文詩前,剛剛譯出的廚川白村的兩篇中,就有一段話,說要做一個成功的essayist,既須富于詩才學殖,又要敏于世態人情:

那寫法,是將作者的思索體驗的世界,只暗示于細心的注意深微的讀者們。裝著隨便的涂鴉模樣,其實卻是用了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出了象牙之塔?Essay與新聞雜志》)

《好的故事》便是這樣,其文理之曲,文心之幻,有出乎讀者意度之外者。但我此番求解,不為已甚,也無妨于讀者自去清淺地體會、單純地審美。換句話說,深其深,淺其淺,無可無不可也。

一、故事

《好的故事》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有人物,有行為,有情節。在昏沉的夜里,在蒙朧的夢中,“我”仿佛坐小船經過山陰道,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象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

可是,這又不像是一個真正的故事。兩岸邊的景物都倒影在水中,它們交織、飛動、展開,卻并無人物作為主體,并無行動構成情節,也就是說,并沒有許多“美的人”,做許多“美的事”。文中出現的農夫和村婦、村女、和尚,都是靜態的風景。所以,一篇故事的基本要素,它都沒有。

不是故事〔gù shi〕,那就是故事〔gù shì〕了。兩字皆重讀的“故事”,本義除了指舊制、先例,還指故實、古典,即寫詩作賦所引用的前人言行,有書面的出處和來歷。如歐陽修說起《西崑集》,“先生老輩患其多用故事,至于語僻難曉?!薄半m用故事,何害為佳句也?”“其不用故事,又豈不佳乎?”就是指用典,也叫用事,《文心雕龍·事類》所謂“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是也”。

既然“故事”有story與allusion二義,魯迅用到這個詞,往往語帶雙關。比如《頭發的故事》,便是從古代的髡刑,講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再講到辛亥前后一條辮子的去留。又如《故事新編》,寫女媧補天、嫦娥奔月、老子出關、夷齊采薇等,“是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自選集〉自序》),同樣是既編造故事,又編排故實。

如此一來,《好的故事》可以重讀,也可以輕聲,因為它是一個口頭敘說的故事〔gù shi〕套著一個書中編纂的故事〔gù shì〕。兩者之間,有一個接頭暗號:

我閉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著《初學記》的手擱在膝踝上。

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眼前還剩著幾點虹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