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的年關:找錢,拿地,面臨分化
臨近元旦,許多城投平臺爆發了拿地需求?!皫缀趺刻於荚诤炄谫Y合同”。
“本地的商業銀行基本都是繞著道走?!?br />
2025年是城投分化之年。要么被合并、裁撤或托管,要么投身實業。
責任編輯:張玥
“11月,城投的非標融資需求開始集中爆發。幾乎每天都在簽合同”。AI制圖
每個月的20號,是付林壓力最大的時候。他要確保四千多萬元用于付息的錢已經到位,等待次日凌晨,幾個銀行自動扣款。
在北方某地的一家城投平臺,付林負責投融資業務。公司負債超過百億元,收入卻十分有限,部分債務甚至出現逾期,每個月要騰挪出幾千萬元用于還債。比起來,公司一個月支付的工資,只有幾十萬元。
臨近付息的日子,他開始一次次算賬,有沒有足夠的錢來應付,有時晚上會失眠,“很緊張,日子是按天過的”。一旦賬上的錢不夠,銀行自動扣款失敗,就會認定為技術性違約。
還款困難時,不得不舉借高息的過橋資金,利息是按天算的。此前,公司出現過沒能及時湊出付息的錢,導致銀行自動扣款失敗的狀況。付林挨個給銀行負責人打電話,“放心,21號早上錢肯定到賬?!?/p>
年關將至,非標債務又讓付林壓力陡增。
城投的融資渠道有銀行貸款、債券、非標準化融資三類。非標,包括融資租賃、信托、定融等方式,它們產品發行門檻低,但利率偏高。
賬上的錢捉襟見肘時,高息的非標債務只能按比例支付本金?!氨热?00萬本金,一個月付3萬塊?!备读终f。年末,他忙于應對上門的債權人,有時要在債權人與券商的會議室之間來回穿梭,談完還錢又接著商量融資。
城投,就是地方政府出資成立的諸如城市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城市交通投資有限公司、城市水務集團等企業,其成立的一大目的是為城市建設融資。過去十幾年,許多城投公司逐漸淪為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
臨近過年,“找錢”是各地城投的頭等大事,要還本付息、給工程款。2025的年關,添了一些忙碌的事:拿地、化債與轉型。
拿地
“11月,城投的融資需求開始集中爆發?!编u寧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幾乎每天都在簽合同?!?/p>
鄒寧從事融資租賃工作多年,主要的合作伙伴便是城投平臺,業務范圍是幾個沿海省份。他發現,臨近元旦,許多城投平臺臨時多出了拿地需求,“銀行難以新增流動資金貸款,發債又時間緊迫,只能尋找非標融資?!?/p>
通常,城投年底突擊拿地,主要是為了完成年度財政收入指標,以及實現托底地價的作用。
2022年財政部印發通知,嚴禁通過舉債儲備土地,不得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虛增財政收入,彌補財政收入缺口。
然而,虛增收入的現象屢禁不止。2023年6月,審計署在一份報告中寫道,70個地區通過“自賣自買”國有資產、虛構土地交易等方式虛增財政收入861.3億元,其中67.5%發生在縣級。如果是托底地價,政府還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