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弦歌:尋找西北聯大的足跡
抗戰時,內遷大學有三壩之說,即成都華西壩,那里有華西大學和齊魯大學,地處大后方的天府之國,條件較好,稱為“天堂”;重慶沙坪壩,那里有中央大學和交通大學,條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稱為“人間”;而西北聯大所在的古路壩偏在大山溝里,條件最艱苦,稱為“地獄”。
八十年前的西北鄉村,入夜便是沉沉的黑暗,除了偶有明月朦朧映照,大地宛如混沌未開。但是,古路壩七星寺是一個例外。入夜,遠遠望去,七星寺的燈光——汽燈之光、油燈之光和蠟燭之光——徹夜不息,成為當地一個著名的地標:七星燈火。
七星燈火是一種象征,它象征著無論在多么黑暗的長夜,總有人試圖用一炬微弱的光芒去燭照人生,燭照世界……
責任編輯:楊嘉敏
悶雷般的轟鳴中,人們抬起頭,看見兩架日軍飛機,正穿過云層俯沖而下。剎那間,地面炮火齊發,戰機貼地而起。炮聲、機聲、哭聲、喊聲糾纏混雜。太陽枯黃,無精打采地照耀著破敗的古城。
這時候,他們才猛然驚覺,原以為安全的地方竟不再安全,剛剛放下的平靜的書桌突然不再平靜。
這是1937年11月13日的西安。剛剛結束了上千里跋涉后抵達西安,并合并重組為西安臨時大學的一千多名師生,他們的新學校在二十六天前才揭牌成立,還要等兩天,才正式開學。
幾乎所有人都立即產生了一個不安的疑問:西安臨時大學,還能在西安辦多久?
四個月后,春暖花開時節,他們不得不又一次踏上了更為艱難的內遷之路。由是,從西安臨時大學到西北聯合大學,從國立西北大學到國立西北五校的現代教育傳奇就這樣開始了……
自西北聯大之后,始準女性留宿的留壩張良廟。 ?視覺中國 圖
西安
西北大學太白校區,低矮的石楠修剪整齊,簇擁著一道青磚立柱的大門和一方照壁。大門白底黑字:國立西北大學。照壁黑底白字:國立西北聯合大學。
不論大門還是照壁,都是紀念性重建。它們要紀念的,是一所大學、一群中國讀書人,在烽火歲月里一段銘心刻骨的經歷。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也意味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制定了一個設立臨時大學的綱要,綱要稱“政府為使抗戰期中戰區內優良師資不至無處效力,各校學生不至失學,并為非常時期訓練各種專門人才以應國家需要起見,特選定適當地方籌設臨時大學若干所”。綱要計劃設臨時大學一至三所,一所定在長沙,一所定在西安,一所地址待選。
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和中央研究院的師資設備為基干,成立長沙臨時大學;以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為基干,設立西安臨時大學”。長沙臨時大學便是后來聞名遐邇的西南聯合大學(簡稱西南聯大),而西安臨時大學則是后來湮沒不聞的西北聯合大學(簡稱西北聯大)。
同為抗戰時期內遷的規模最大的兩個大學聯合體,西南聯大的知名和西北聯大的無名,原因在于,西南聯大存續了八年,完成了南渡北歸;而西北聯大僅存在了一年,西遷南渡,沒有北歸,且一分為五。
然而,考察西北聯大流變史就會發現,如今,與西北聯大有直接血緣關系的高校多達九所——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大學、東北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西北地區的高等教育,可以說正是在它之后才真正發展起來的。
西安城區正北不到二十公里,是中國國家大地原點,也就是中國大地的幾何中心。地處關中的西安不僅位于中國腹地,還處于關中平原腹心,東面既有崤函拱衛如屏,復有黃河環繞如帶??箲鹬?,幾乎所有人都相信,關中是安全的,西安也足以放得下從華北千里內遷的一張張書桌。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西安很小,幾乎完全局限于明清古城。城外,只北門外的火車站稍具人氣,東門和西門外各有少量建筑。那時,西安還是一座方正的、有城墻包圍的廢都。
從北平西來的三所大學再加上中途加入的河北女子師范學院,西安臨大學生將近一千五百人(其中三百余人系在西安兩次招收錄?。?,加上教師和行政、后勤人員及家屬,師生超過兩千。狹小的古城,根本不可能找得到這么大的地方,安頓這所從天而降的大學。
惟一的辦法是分散辦學。這也是幾乎所有內遷大學的必然選擇。西安古城中心有一條小街,因位于城隍廟后面而得名廟后街。廟后街的民居中間,夾著一所學校:西安二十五中。這里,就是當年西安臨大的校本部以及國文、歷史和外語系舊址。廟后街本部外,西安臨大另有兩個校區,一個在今天的西北大學太白校區,一個在北大街附近的通濟坊。
教育部設立西安臨大的決定是1937年9月10日作出的,10月18日,西安臨大正式成立,其間的準備只有一個多月。并且,作出決定前,三所大學均已放暑假,師生天各一方。在獲悉組建西安臨大的消息后,師生們如同聽到集結號的士兵,立即從天南海北向西安靠攏。
北平師大校長李蒸的女兒李溪橋回憶說,七七事變后,日偽政權欲邀請北平各界名流出來維持局面,李蒸亦在名單上。聞訊后,李蒸于8月7日從北平潛逃至天津。9月,獲知西安臨大消息,遂由海路自天津至青島,由青島到濟南,由濟南轉南京與教育部接洽。及后,和北平大學校長徐誦明及新任命的西安臨大常委陳劍修一起經徐州來到西安。
七七事變前,北平大學教授、魯迅好友許壽裳正在廬山度假。他的女兒許世瑋回憶說,七七事變爆發后,“父親立即打電報給留在北平的女院秘書戴靜山先生,指示應變事宜?!?月28日,“北平形勢突變,沙河保安隊竟附敵,宋哲元率部赴保定,平津就這樣淪陷了。父親感到形勢嚴重……心里非常著急?!痹S壽裳立即結束了廬山度假回到嘉興,把家人做了安排。接到徐誦明電報后,他只帶了一只小皮箱,里面放著幾件換洗衣服和一本日記,以及魯迅寫給他的四封信,匆匆前往西安。
1937年11月15日,西安臨大正式上課。次日,開學典禮。對這三所內遷大學的聯合,《西安臨大??穭摽栒f,“臨大合平大、師大、北洋極有歷史之三院校,經過不少曲折歷程,始在西北之重鎮宣告成立,在教育史上實為一創舉?!?/p>
然而,開學前兩天突如其來的日軍飛機,卻讓剛喘了口氣的臨大師生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并且,隨著戰事進展,陰影愈加濃重。
1937年11月9日,西安臨大開學典禮前一周,太原失守。及后,日軍沿同蒲線南下,迅速占領臨汾和侯馬。
黃河在寧、陜、晉之間劃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形,幾字右邊那一豎,便是陜西與山西的分界線。幾字形由豎變橫的最右邊,東北方是風陵渡,西邊是潼關。1938年3月,日軍占領風陵渡,隔著黃河炮擊關中鎖鑰潼關。尤為嚴重的是,隨著日軍在風陵渡附近的運城建起機場,日機對西安的轟炸更加頻繁。親歷者回憶說,“敵機無日不騷擾,亦輒一日三次警報,確實上不成課了?!?/p>
古都雖好,終非長久之地,剛剛組建幾個月的西安臨大,又一次踏上了迢迢內遷路。
秦嶺
近幾年,我曾多次專程前往或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