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同春:中國春節,紅了數千年
在中國,沒有什么節日比春節更為隆重了?!稏|京夢華錄》載,在大年初一,從各大城門到酒樓、街巷,處處都扎著彩棚,售賣各種吃食、果品、美麗的飾品與文玩?!笆渴栽缁ハ鄳c賀”,即使“小民”中的“貧者”,“亦須新潔衣服,把酒相酬爾”。
當春節來到,四海九州在此時披上中國紅,人間的燈火與天上的明月遙遙相應。從古至今,從家到國,從中國到世界,無論身份與地域,人們都在把酒相慶,辭別舊歲,迎接新年。于是無數相思得以圓滿,無數愿望正在實現,萬家餐桌上的餃子蒸騰出的熱乎氣,氤氳了數千年的節慶文化,溫暖了十幾億的中國心。
闔家團圓,其樂融融。
舌尖新年,一口春天
“春節”的名稱雖在民國確定,但早在有信史可考的時代前,辭舊迎新的春節便已實際存在。明代《廣博物志》稱,伏羲初置元日,巫咸始置除夕節,側面反映了春節的源遠流長。在古代,稱呼春節的名稱眾多,如“正月初一”“元日”“元旦”“年節”“除夕與正日”“新歲”等等,在唐代初期,也一度將春節稱作“小歲”。
這不僅是最喜慶的節日,也是最“好吃”的節日?!肚寮武洝份d,在除夕或初一,家家戶戶要舉行團圓家宴,俗稱“合家歡”,一邊享用美食與美酒,一邊互道吉利話。飯桌上有“魚肉瓜茄雜果盤”,可謂相當豐盛。
中國人自古講究飲食與時令相合,作為養生之道,因此春節的飯桌上也往往有對應時節的美食?!侗静菥V目》中記載,在正月節,應食五辛以辟癘氣病邪。所謂五辛,便是大蒜、小蒜、韭菜、蕓薹、胡荽,這些食物往往在春季抽出嫩葉,碧綠清脆,滿口辛香,以之擺盤,仿佛可將春天迸發的生命力一口吃下。
袁枚《隨園食單》還記載了一種春節點心,類似花式饅頭,以“山東飛面”重現十種美景,名為“十景點心”,“奇形詭狀,五色紛披。食之皆甘,令人應接不暇?!贝笥袑o限春光藏入腹中的意趣,怪不得袁枚將其與“廣陵絕響”相提并論。
清代文學家袁枚的美食著作《隨園食單》。
除了時令,賀喜團圓也是春節家宴的重要主題?!堆嗑q時記》載,京城人在除夕會以大米、小米混合為“金銀米”煮飯,“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栗、龍眼、香枝”,叫做“年飯”,供一家人歡歡喜喜地享用,寓意團圓美滿,豐年又至。
最能體現賀喜之意的,還要數美酒。在白居易眼中,理想的春節飲食很簡單,“三杯藍尾酒,一碟膠牙餳”(注:膠牙餳為一種用麥芽糖制成的甜點)。而對于新年喝酒這件事,劉禹錫表示同意,他在大年初一這天舉著酒杯向白居易道賀,并專門寫詩說:“與君同甲子,壽酒讓先杯?!碧拼嗽诖汗潟r以酒賀歲,祝福彼此多壽多福,稱為“壽酒”或“壽觴”。當時還流行在年節飲用“屠蘇酒”,古人認為病痛是一種名為“蘇”的鬼所致,所謂“屠蘇”,即“屠割蘇鬼,消弭病災”之意。這也許源于上古時期先民以酒為藥,用來驅寒的淵源。
蜀地佳釀,天下知名,在唐代,年節之際酌上一杯蜀酒,可謂圓滿之至。當時劍南道有一種名酒,名為“劍南燒春”,是節慶宴席的珍品。據正史《舊唐書·德宗本紀》載,劍南燒春被作為貢品呈上,并成為唐代宮廷御酒,從而譽滿九州。在佳節之時,飲用以“春”為名之酒,不僅應時節,更有著天地同春,萬象更新的好彩頭。
《舊唐書·德宗本紀》,記載了德宗皇帝親與朝臣商討“劍南燒春”進貢事宜。
當年的唐宮御酒,如今以“劍南春”之名進入了千家萬戶的團圓宴,成為了萬家燈火的見證者。來自豐饒土地的高粱、小麥、大米、糯米、玉米、大麥六種糧食,成就了劍南春酒的經典純糧滋味,也應和著五谷豐登,年年有余的節慶祝福。而來自北緯30度的綿竹之水,邂逅非遺傳統釀造工藝,所成美酒綿甜爽凈,如春風般令人沉醉,團圓宴上輕輕碰杯,新的一年必有回甘。
為了探尋我國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與節慶飲食,劍南春攜手抖音打造微綜藝《四海同春年味紀》,邀請六位明星嘉賓化身年味探尋者,踏上美食與文化的尋根之旅,在不同城市間感受別樣的新年氛圍。節目通過鏡頭和嘉賓們對“年味”的描繪,精心編織出最溫馨的年境、最濃郁的年味與最真摯的年情,并繪制出了一幅精彩紛呈的四海年味地圖,展現了中華大地豐富多彩的年俗,更彰顯了家國情懷。
金蛇起舞,萬家同輝
新春年味,不僅是團圓家宴的酒食滋味,也是彌漫于街坊巷陌的人情味與煙火味。
在晉代,除夕的民俗為 “四歲”:親友間饋贈新春禮物,稱為“饋歲”;相互邀請去家里開席吃酒,稱為“別歲”;大家聚在一起飲酒后,進行祝禱祈福,稱為“分歲”;圍爐夜話,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段時間也并非無聊枯坐,喜好熱鬧的古代百姓開發了春節的一萬種打開方式,比如除夕“踩歲”,從院子到大門遍撒芝麻桿,踩著“吱吱嘎嘎”地走路,越走越順遂。
清代京師的園藝師,還常將牡丹、梅花、緋桃、探春等花朵的幼苗培育在有暖爐的“溫室”之中,在春節時拿出來售賣,讓一年伊始便花開富貴。民間還喜歡“掛千”,就是在紅色紙上寫上吉祥話,貼在門上,與元日桃符互相輝映,紅火一片。
紅色是春節的底色,古代染色材料有限,而朱砂粉所染的朱紅色濃郁艷麗,永不褪色,因此廣泛運用在歷代器物、建筑、繪畫之中,紅色也就逐漸融入中國人的審美基因,成為了華夏民族最推崇的顏色,其寓意幾乎包攬一切美好的愿景。
在春節穿紅色,用紅色,饋贈帶有紅色的禮物,新年就這樣紅紅火火地開始了。而在走親訪友時,酒是最常見的新春禮物,它既是宴席必備,又能助興添喜。氣溫雖冷,但以火紅的劍南春相贈至親老友,便如春風送暖,三分是酒暖,七分是心暖。
時光無情,但中國人卻以極致浪漫的儀式,如送走老友,結交新友一般對待舊歲新年,于是歲月似乎也在隨處可見的中國紅之中,變得溫情脈脈起來。
金甌永固,家國同春
春節不僅是千家萬戶歡騰熱鬧的佳節,也是舉國歡慶的重要節令?!吨芏Y》載:“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狈止芨魇聞盏拈L官都要在年節期間頒布新的政令措施,傳達四方。
春節對于國家祭祀也至關重要,古時以“春祠、夏礿、秋嘗、冬烝”為四時之祭,其中最重要的是春秋兩祭,其中的春祭往往安排在正月上旬,也就是如今的春節期間?!抖Y記》將這一祭祀的日期記載得更為具體,“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泵洗杭凑?,在第一天,天子要通過祭祀向上天祈求新的一年谷物豐收。
中國人的骨子里不乏樂天的一面,這些盛大的祭祀之禮,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演化為集祭祀祈福、慶??駳g的美好節日。
在古代新年,群臣在破曉時便入宮進行朝賀大典,接著參與國家性質的新年儀仗游行?!度圃姟分惺珍浟吮姸唷霸沼^儀仗”的詩歌,全方位描摹出那個 “元日燕脂色,朝天樺燭香” 的大唐新春。當時皇宮還推行一種新春游戲“藏鉤戲”,眾人分為兩隊,彼此猜測玉鉤在誰的手中,這一游戲源自漢武帝鉤弋夫人“手中藏玉鉤”的典故,李白“更憐花月夜,宮女笑藏鉤”,寫的便是藏鉤戲。
到正月十五時,新春狂歡還會迎來新的高潮“上元節”,在這一天,金吾衛取消宵禁,官民同慶,有“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的盛景。
新年祈福掛燈籠。
到了清代,慶祝新春更與國運昌隆聯系在一起。乾隆皇帝在元日喝酒時所用的金杯,鏨篆書“金甌永固”,金甌為古時器皿,常用來指代國土,以“金甌永固杯”飲酒,祈求國土永固,天下太平之意不言而喻。
而在2025年的春節,《半月談》與劍南春攜手打造的“家國同春”專題,則承繼古代新年“家團圓,國歡慶”的美好傳統,深度訪談國博、書協、民俗博物館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等十位代表,從多元視角講述中國故事,傳承年文化。
時至今日,春節早已不僅是“中國年”,更是“世界年”。億萬家庭的歡笑,匯成了春節的喜氣洋洋,而春節自帶的節慶民俗與文化,又將全球華人牢牢聯結在了一起。
“非遺”春節,千年文華
2025蛇年春節意義非凡。在2024年12月4日,巴拉圭亞松森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了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將其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意味著今年春節是史上第一個“非遺年”。
一直以來,劍南春也在積極傳承著非遺技藝。其傳統釀造工藝入選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在傳承古法的同時,劍南春獨創“一低、二長、三控、四適當、五精作、六結合”的中國傳統濃香型白酒生產經典特色工藝,令當年的唐宮御酒飄香至今,愈發醇濃。
而借著“春節”申遺成功的契機,劍南春聚焦神州各地非遺技藝,致力于向全世界傳達中華文化與春節的無窮魅力。在《環球時報》開展的歡樂春節系列活動中,劍南春作為“春節申遺成功賀歲片全球推廣伙伴”,以多渠道向世界傳揚美好中國年文化。同時,劍南春攜手騰訊新聞,以南北各地非遺,全方位展現傳統年節文化的當代新表達。劍南春又攜手新浪新聞以三杯醇香美酒,禮敬四方,共賀新春將至,把世間百態斟滿酒杯,敬生命的絢爛伸張,敬萬千新象,敬“家國同春·四海共享”。
歡慶中國年。
一千三百多年前,初唐的盧照鄰在一個新春寫下了如此詩篇:“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
煙花盛放,醒獅熱鬧,家人在側,春色入盞,千年文化與習俗融合在小小酒杯中,將一個個家庭的小美好串聯成家國同春,四海共享的佳節。在這一天,全世界十幾億人把酒,一同等待著一個濃香回甘的熱鬧新年。
愿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