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協出新規,青少年科創類賽事規范性提高
“每次爆出新聞,消停一段時間后,又有新的事件出來。如果評委去一一分辨真偽太過麻煩,可能不如一刀切,直接不再面向初中生和小學生?!?/blockquote>責任編輯:錢煒
2024年8月22日,第十五屆“北斗杯”全國青少年空天科技體驗與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在北京懷柔開幕。(視覺中國/圖)
中國科協近日出臺新規,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簡稱“青創賽”)重點面向15-24歲青少年群體開展。這意味著,初中生和小學生都不再具備參賽資格。
幾乎同時,教育部白名單賽事里的兩項科創類賽事也宣布暫停舉辦。賽事舉辦方在公告中提及,停止原因是“接上級監管部門要求”。
在青少年科創競賽日益火熱的當下,這些全國性賽事的暫停舉辦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為何停辦?
始于1982年的青創賽,初衷是發現和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其官網顯示,每年約有1000萬名青少年參加青創賽不同層次的活動。
科協此次出臺的新規,除了參賽對象有所調整,在評價機制上,如果發現存在弄虛作假、他人過度參與、“移花接木”等違規問題將一票否決,取消參賽資格。
與此同時,科協還將建立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異常行為名錄,將參賽學生、學生家長、評審專家弄虛作假、違規違紀、干擾競賽等行為記錄在案。
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協常務副秘書長吳寶俊透露,雖然看起來略顯突然,但科協在推出這項制度之前已醞釀許久,應有五六年時間了。關于政策調整的原因,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可能源于競賽目標的調整。南方周末記者就此問題聯系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員,對方婉拒了采訪。
“目前這一競賽在小學和初中熱度很高,可能增加學生的課外培訓負擔,這與“雙減”初衷相違背?!鄙賰嚎苿搶<野し治?,這類競賽的培訓費用相當高昂,在上海,單獨的科創項目培訓,便宜的需要五六萬元,有的高達二十萬元。
周然曾多年擔任科創賽評委,在他看來,這些科創類競賽的確給中小學生增加不少負擔,“如果沒有這類比賽,他們能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