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推理作家訪談錄丨馬伯庸:這事兒歷史上“可以有”

“讀者本能的反應是,你寫得這么細致,那么應該就是真的吧。這和我們玩VR游戲一樣,當游戲分辨率足夠高的時候,就會讓我們產生一種真實的幻覺?!?/blockquote>

責任編輯:劉悠翔

提到馬伯庸,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他的歷史小說創作。的確,從早年的《風起隴西》,到后來的《長安十二時辰》《兩京十五日》,再到《大醫》《長安的荔枝》《食南之徒》,馬伯庸的筆觸涉及兩漢三國、唐朝、明朝、晚清。與此同時,他講故事的方法,恰恰是最現代的小說類型寫法,比如懸疑、諜戰、推理。類型與題材之間的異質性拼貼,構成了其小說創作的獨特魅力。

的

馬伯庸,作家,代表作有《長安十二時辰》《長安的荔枝》《太白金星有點煩》《大醫》《食南之徒》等。受訪者供圖

在具體展開小說故事的過程中,馬伯庸擅長將虛構的故事和真實的歷史相結合,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為讀者描繪出一幅準確且翔實的小說空間地圖,比如《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長安城市分布圖、《長安的荔枝》中的荔枝物流圖、《兩京十五日》中的“漕運圖”,甚至《食南之徒》中的主角唐蒙,核心技能之一也是繪制地圖。清晰的小說地圖不僅有助于在虛構的故事中營造出一種歷史的真實感,同時也能夠給讀者呈現出一條明確的人物動線,讓讀者更容易進入和把握整個故事。除了空間上的“地圖學”,時間上的“倒計時”也是馬伯庸小說吸引讀者的關鍵要素,比如十二個時辰之內抓住狼衛、保衛長安;在荔枝變質之前將其從嶺南送到長安;在十五天內從南京趕往北京……這種“倒計時”式的故事展開模式保證了整個小說情節的緊湊性和緊張感。如果進一步來說的話,“地圖學”其實對應著馬伯庸作品歷史小說的面向,其可以把復雜的歷史細節知識以直觀的、地圖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而“倒計時”則對應著馬伯庸小說懸疑、諜戰的類型特征,其可以把小說情節上的吸引力借助這種時間結構推到頂點。

除此之外,馬伯庸小說的另一個重要特點還在于“好玩”,他從不板起臉來講故事,作者與小說作品的巨大親和力讓馬伯庸和他的小說天然具有一種“讀者緣”。甚至在早期作品《我在江湖》中,馬伯庸最后通過天降隕石的方式,砸死了所有的正派和反派人物,強行結束了整個故事。但這并沒有讓這部小說的讀者感到自己被騙了,反而借此形成了一個新的小說傳播熱潮,甚至“隕石遁”后來也成為著名的網絡梗之一。

在訪談中,馬伯庸說他自己的電腦里有一個名叫“坑”的文件夾,里面放了無數的腦洞靈感、小說開頭或故事片段,都是他平時隨手記錄與積累的結果??磥磉@個文件夾就是一個源源不斷的寫作富礦,里面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等待著被他寫作,被讀者閱讀。

“毛姆應該也算諜戰小說作家”

南方周末:你近幾年的小說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將中國古代歷史題材和現代類型小說的寫法相結合,比如《風起隴西》是三國題材加上諜戰;《長安十二時辰》是發生在唐代長安城中的警匪追逐與反恐故事;《兩京十五日》是明代背景的公路冒險小說;《食南之徒》是漢代的美食偵探……大多數讀者可能都會把你歸入歷史小說家的行列,但我覺得你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懸疑、推理或者諜戰小說作者。你怎么看自己小說中的懸疑或者諜戰類型?

馬伯庸:我覺得懸疑或許不能算是一種小說類型,而是一種小說寫作技法。所有的通俗小說——無論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還是衛斯理的科幻小說,無論張恨水的“鴛鴦蝴蝶派”,還是時下的網絡文學——或多或少都會運用到這種技法,我的小說里也不能免俗。但如你所說,我的這幾部小說應該可以算是廣義上的懸疑推理小說。在我的創作理念上,會習慣性地把一些不同類型的東西嫁接到一塊。比如《風起隴西》,我當初寫的時候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我看了這么多年的三國故事,其中有戰場廝殺,有廟堂權謀,有愛情傳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