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花燈:有花燈的地方就是家丨春節來廣東看非遺
編者按:
花燈璀璨映夜空,春意濃時燈更紅?。說起花燈,河源的忠信花燈在廣東非遺中絕對是繞不開的話題。它不僅僅是一項藝術,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集繪畫、剪紙、書法、對聯、詩詞、編織于一身,美得讓人心動不已!
2006年5月,忠信花燈被列入第一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18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忠信花燈非遺技藝傳承人賴煥清曾表示,“無論你姓什么,住在哪里,在連平這片土地上,都是一家人。祖先們是靠互幫互助在這里生存下來的,有花燈的地方就是家!”
河源忠信花燈燈會
傳承發展,花燈制作技藝日益精湛
忠信花燈起源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明清,在民間流傳了幾百年。自宋元以來,來自中原的部分人在忠信地域落居的同時,帶來了濃厚的中原花燈文化。在與當地文化融合的過程中,花燈有了更多藝術裝飾,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形成了忠信花燈的雛形。
到了明末清初,忠信花燈開始盛行。據清雍正八年(1730年)盧廷俊纂修的《連平州志》卷二“風俗篇”記載:“上元喜簇花燈,作龍獅各種戲舞,唱采茶歌……”?!吧显奔词窃?。從史料記載可見忠信花燈和吊燈習俗在當地已經非常盛行,此時的忠信花燈融入了各個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花燈文化,經老藝人或有識人士的改良、更新和創造,花燈的整體結構從上到下已有了燈蓋、燈身和燈裙,整個花燈下圓上方,呈圓柱形。這種形態和組成是經過歷代忠信手工藝人的實踐創造,以較為固定的燈型和工藝傳承下來的。
忠信花燈傳承人賴秀山介紹,早先在忠信地域(包括大湖、高莞、油溪、三角、繡緞等鎮)有很多村屋都在制作忠信花燈,后來制作點逐漸減少。到目前為止,忠信地域仍有十多個制作點,其中忠信鎮上坣村上寮屋為花燈主要制作點,花燈制作規模最大,品種也最多。
從最初的簡單造型到如今集繪畫、剪紙、書法、對聯、詩詞、編織等多種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品,忠信花燈的制作技藝日益精湛,品種和風格也愈發多樣。忠信花燈不僅展示了客家人民的審美追求,更成為了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忠信花燈
匠心獨運,花燈凝聚美好期盼
忠信花燈的制作技藝不僅體現了客家人民的智慧和匠心,更凝聚了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賴秀山介紹,忠信花燈主要以簕(竻)竹、苗竹和紅、綠、白等彩紙為材料,以扎、鉆、刻、剪、印、畫、糊、裱等手工技藝制作而成。結構有內外兩層,外層有角柱和古樓式環形回廊,為花紋的主要裝飾區;內層分8面,有矩形和方形花格,為圖案主要裝飾區,內核還置有帶旋轉風車的走馬燈。
在剪紙環節,制作師傅們會根據花燈的主題和風格,精心設計出各種寓意吉祥的花紋圖案。在描畫環節,他們則會用毛筆或扁刷子在紋樣上鋪上一層底色,再細致地描畫出各種花、草、鳥、魚、人物等圖案,使花燈更加生動逼真、栩栩如生。圖案有嫦娥奔月、八仙過海等神話傳說,花紋有金童玉女、龍鳳呈祥、梅花芙蓉等象征喜慶吉祥的紋樣。每個角上還飾有紅色燈帶,上題詩詞和對聯。晚上點亮轉動的走馬燈,燈身即呈現一格一景,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忠信花燈品種繁多,風格各異,每一種花燈都有其獨特的造型和裝飾特點,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按其形態可分為寶蓮燈、磨燈、宮廷燈、龍鳳燈等;按其工藝可分為繚絲燈、參燈等;按其寓意可分為五福燈、狀元燈、秀才燈等;按其使用范圍可分為伯公燈、紫燈、廊燈等。在燈裙部分,制作師傅們會用各種彩色的燈帶和花紋進行點綴,使花燈更加絢麗多彩、金碧輝煌。
市民參加忠信花燈燈會
添“丁”添喜,吊燈習俗大有講究
說完忠信花燈的制作技藝,忠信花燈的吊燈習俗也是大有講究。據了解,習俗由放燈繩、買燈、迎燈、上燈、暖燈、化燈6個環節組成,又有鑼鼓、八音、舞龍獅等表演和祭祖、飲燈酒等儀式。
放燈繩一般在農歷臘月廿五“入年界”至除夕之間進行,新添丁人家要在祖祠梁上掛一條燈繩,末端以紅紙寫新丁名字,并系于祠堂柱子上。
大年初九,新年首個墟市稱為“開年街”,均以賣忠信花燈為主,添丁人家當天要根據對子嗣的期望,選擇適合的花燈,如“伯公燈”寓意神靈保佑,“龍鳳燈”祈盼大富大貴,“五福燈”象征福星高照,“狀元燈”則代表金榜題名等等。
迎燈儀式一般于正月初九至十二舉行,具體時間視新丁生辰八字而定,花燈需由外家送至宗祠門口,由一多子多福老翁為迎燈人,將燈迎入祠堂,交由添丁人家懸掛梁上。
在客家話中“燈”與“丁”諧音,因此上燈成為忠信吊燈習俗中最重要的環節。族長主持祭祖之后,添丁人家將花燈拉升至祠堂梁下,稱為“升燈”。升燈之時,鞭炮聲連綿不絕,與鑼鼓八音演奏交相輝映,氣氛十分熱烈?;糁幸蛋厝~、百眼芋頭、蔥、蒜、手巾等物,以求新丁聰明健康、多子多福,經過上燈的新丁,便可將其錄入族譜,謂之“上丁”。
添丁人家在上燈儀式之后,每晚還要為花燈添燈油“暖燈”,直到正月二十或二月初二舉行化燈儀式為止。
化燈是將花燈與吉祥草一同焚化,并以竹把將火苗帶回家中,謂之“傳燈火”?;療魞x式也意味著一年掛燈的結束。
忠信花燈不僅是一種藝術品,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和精神的象征。它蘊含著守誠信、講仁愛、重民本、敬業樂群、孝老愛親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在忠信地區,忠信花燈也成為了客家人民孝宗敬祖和繁衍生息的標志,體現了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
市民參加忠信花燈燈會
春節期間,忠信花燈更是成為了當地民眾歡慶佳節的重要載體。從正月初九開始的吊燈儀式到每兩年或三年舉辦一次的花燈節,忠信地區都會舉辦盛大的慶?;顒?。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共同慶祝這個充滿希望與喜悅的時刻。在這些活動中,人們不僅可以欣賞到精美的花燈作品,還可以參與到舞龍舞獅、誦家訓、上燈禮、飲燈酒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傳統儀式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圖片由河源市連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