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后,我才開始了解故鄉丨記者過年
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馬路上出現了過街天橋,商場里集齊了幾乎所有知名的奶茶品牌,散落的老舊板房改成了嶄新的高層住宅,曾經就讀的小學翻整了校舍和操場。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并不了解出生、成長于斯的這座城市,無論是人生的前18年還是之后的6年。
責任編輯:錢煒
位于老家縣城中心的農貿市場拆過重建,周邊尚未拆除的平房還保留著舊日景象。(南方周末記者蔣敏玉/圖)
一年回家一次,對這處自己曾非常熟悉的地方,我開始感覺陌生。
這種感覺是從下高鐵的一瞬間開始萌生的。去年,在做一個與高鐵有關的選題時,我偶然得知,老家,一個煙臺下轄的縣級市剛剛通了高鐵。于是,在要決定今年怎么回家的當口,我買了高鐵票。早上七點多從廣州出發,晚上十點前抵達。
高鐵貫通前,這里與外界連接的交通工具只有汽車。機場在開車一小時外的鄰縣,火車站在煙臺市區,開車要將近兩小時。六年前,就是在那個火車站,爸媽送我去上大學,火車開了一天一夜,搖搖晃晃抵達廣州。
那天,超強臺風山竹雖未登陸,廣州已下起暴雨。的士開上高架橋,一排紅色車尾燈攔在前面,望不到頂的高層建筑擠進車窗,雨水沖刷下,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當時我有些怕,感覺窗外那些水泥巨獸會吞掉前來獻祭的人。
如今這些都成了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