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中國望天鏡

如果從17世紀初湯若望的中文作品《遠鏡說》算起
天文望遠鏡與中國已有將近400年的淵源
而中國人自己制造專業天文望遠鏡的歷史 不過數十年
不過在今天 中國在望遠鏡制造領域
其專業化和商業化 已在國際領先

位于北京市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的古觀象臺,始建于明朝正統年間,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D/Kenny Ho 本刊資料庫

公元10世紀的中國古星圖。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星圖之一,現列于英國不列顛博物館?!D/Kenny Ho 本刊資料庫



天文望遠鏡與中國的淵源,如果從17世紀初湯若望的中文作品《遠鏡說》算起,已有將近400的淵源。以前中國人曾以為是伽利略發明了望遠鏡,后來大都采納西方比較流行的說法:由荷蘭人于1608年發明,而伽利略只是聞訊仿制并首先將其用于天文學觀測,1610年他在威尼斯出版了 《星際使者》(Sidereus nuntius),書中報導了他用這一望遠鏡獲得的六大天文發現。

中國明代留下諸多關于天文望遠鏡的史料,這些史料中最重要的,當數明人鄭仲夔《玉麈新譚·耳新》卷八中如下一段記載:番僧利瑪竇有千里鏡,能燭見千里之外, 如在目前。以視天上星體,皆極大;以視月,其大不可紀;以視天河,則眾星簇聚,不復如常時所見??

望遠鏡是明清時期耶穌會上叩開中國大門的一塊重要的敲門磚。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林文照先生認為中國最早提到望遠鏡的歷史文獻是1615年刊印的、由葡萄牙來華耶穌會士陽瑪諾(1574—1659 年,1610 年入華)所著的《天問略》。

在當時耶穌會士中文著作中,普遍將天文望遠鏡的發明權歸于伽利略,如1615年陽瑪諾的《天問略》、1626年湯若望的《遠鏡說》、1634年由湯若望等四人編撰的《崇禎歷書》 (五緯歷指卷一)等都是這樣記載的?!短靻柭浴?、《遠鏡說》兩書中所述了伽利略用望遠鏡觀測到的六大天文發現(金星位相、月面山峰、土星光環、太陽黑子、木星衛星、銀河眾星)。

流入我國的第一具望遠鏡是明天啟6年(1626年)由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攜帶入京的。湯若望和李祖白兩人共同翻譯了《遠鏡說》一書,把西方望遠鏡的制作方法介紹到中國。崇禎2年(1629年),大學士徐光啟奏請裝配3具望遠鏡來測天象,由湯若望監制的望遠鏡崇禎皇帝還去看過。中國民間較早獨立制造望遠鏡,見諸記載的是明末蘇州人孫云球。據康熙《吳縣志》載,登上虎丘用孫云球的“千里鏡”試看,“遠見城中樓臺、塔院、若接幾席,天平、靈巖、穹窿諸峰,峻贈蒼翠萬,象畢見。”

1629年,徐光啟奉命成立“歷局”,召集來華耶穌會士開始編纂《崇禎歷書》。據學者們考證,歷局中已經裝備有望遠鏡。但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實是:在此后的年代中,西方的望遠鏡越造越大,最終催生了現代天文學的主流—天體物理學;而中國人雖然也早就學會了制造望遠鏡的技術,卻幾乎不把它用在天文學上。

1673年,另一位著名的來華耶穌會士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奉康熙之命建造了六座大型天文儀器—它們至今仍陳列在北京建國門古觀象臺上,基本保存完好。這六座大型皇家天文儀器有一個奇怪的、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的特點—它們全都未曾裝置望遠鏡(哪怕只是用于提高測量精度的)。古觀象臺上還有兩座建造年代更晚的大型天文儀器,上面也未裝置望遠鏡。

也就是說,最初是作為天文利器傳入中國的望遠鏡,卻并不被應用于天文學上。這個事實,看來只能從中國古代天學的性質上來解釋了。

1873年,法國耶穌會士在上海創建徐家匯觀象臺(l'Observatoire de Zi-Ka-Wei),此為中國土地上有現代天文臺之始,其臺上裝備的望遠鏡是從國外進口的。1932年,中國人自己創建了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其臺上裝備的望遠鏡也是從國外進口的。

中國人自己制造專業天文望遠鏡的歷史不過數十年。不過到了今天,望遠鏡制造(包括大型天文望遠鏡)的專業化和商業化,對中國來說都早已經是尋常事了。

中國宋朝(公元12世紀)的28宿古星象圖?!D/Kenny Ho 本刊資料庫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