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個人玩的星際爭霸
對天文望遠鏡癡迷的人都說
這既是一個有錢人的愛好 也是一個不用把錢花盡的愛好
從天文望遠鏡望出去
就像沒有隔著玻璃看那樣清晰 可以陶冶心情 會覺得非常舒暢
由WIRCam拍攝到的M42獵戶座星云影像,WIRCam的廣角視野可以在一次曝光涵蓋整個星云的范圍,提高天文觀測的效率?!D/Kenny Ho 本刊資料庫
玩天文望遠鏡, 搞天文觀測,可不是買個幾十元的普通望遠鏡,在夜晚望望星空就算完的。請看以下新聞:
* 智利正在建造“巨型天文觀測望遠鏡”,共需約4億美元投資。近日,該項目得到3000萬美元贊助,贊助人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和微軟前首席軟件設計師查爾斯·希莫尼。
* 為深入探測地球以外的生命,歐洲南方天文臺正計劃耗資5至10億歐元、耗時10年打造一臺單一透鏡直徑達42米的“極大望遠鏡”(ELT),它的觀察距離將遠至130億光年以外。
* 2008年10月16日,總投資2.35億元人民幣的世界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在中國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 中國貴州正在興建世界最大口徑單天線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投資超過7億人民幣。
* 中國正在南極最高點興建極地天文臺,耗資可能超10億人民幣。
這些都是最近在大把花錢的問題上最令人吃驚的天文領域的信息。
不過,可別以為玩天文望遠鏡就理應如此漫無邊際地投資。香港工程師方浩翔先生,便自己造有兩座天文臺,一座架設在新界大埔墟附近的嘉里白鷺湖互動中心,一座在新界的元朗,每座投資數百萬元。而在中國內地,更多天文愛好者只是窩在家中,靜默觀賞,喜悅自在心間。“玩天文望遠鏡其實并不會很貴,普通的愛好者投資幾萬元,不僅器材配備齊全,效果已經非常不錯了,并且這是一次性投資。”方說。
遍布全國的民間天文臺長
方浩翔是國內天文望遠鏡愛好者圈內的知名人士,許多人通過他,對天文從懵懂到癡迷。他是一名非常資深在行的天文望遠鏡經銷商,在香港為一些學校架設天文臺還都得靠他。他在圈里口碑極好——“懂得多又有良心”,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名熱心的天文愛好者。他擁有一個名為星河科研社的民間天文研究機構,圈里人都友好地稱呼他為“方社長”,抑或“老方”。
“老方”其實才37歲。他從小便對繁星點點充滿好奇,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之后,便全力投入到“炮筒”陣列,他愿意研究,加上香港的地方稅率優勢,使得他有機會接觸世界各地天文望遠鏡知名廠商的各類產品。
去到“老方”的基地—嘉里白鷺湖互動中心,老老實實的一個“書生”親切迎接,后來我們才知道此人既不是“星戰”迷,連電腦游戲都不玩, 純一個天文癡迷者。 此地山清水秀,位于港鐵東鐵線沿岸,湖畔有幾只黑山羊自在地吃草,如果不是頻繁地有火車呼嘯而過,這里只有黑山羊悠然自得地咩咩,響徹山際。
“鎮山之寶”當然是個碉堡式樣的天文臺。進到“碉堡”內,一架火箭型望遠鏡在昏黃燈光的照耀下,顯得神秘可畏。一側的觀測桌上放置著“老方”在17歲那年自己打磨的第一臺望遠鏡,盡管現在看起來簡陋不堪,但教育小朋友還真管用。“老方”經常在此舉辦活動(收費的),過來參觀的小朋友十有八九被這架望遠鏡的故事打動勵志。
打開天頂滑動開關,整個太空堡壘有變形金剛啟動的感覺。盡管在光天化日下不適合做任何觀測活動,但想象星空密布的夜晚,一個人在此細細品味頭頂上每顆亮閃之物,那種天下之大唯我獨尊的氣質算什么?世界已在腳下,宇宙與我如影隨形。
“建造一座天文臺,這樣規模的,幾十平米的地方,幾米高,連器材設備和裝修布置,需要一兩百萬的投入。這已是國內最優秀的民間天文臺之一了。但如果算上地價,那就無可估量了。大埔墟這里的房屋均價都得到幾十萬港元/平米,香港地貴呀!如果不是和嘉里集團合作,哪有條件在這里買下天文臺呢。”“老方”的這座天文臺已有30年歷史,后經過改裝。前幾日他剛為北京一富商購置了價值70萬港元的天文臺設備,沒有他的大,但是“那人有錢, 家有幾千平米, 占據一個山頭, 還有室內游泳池。這點花銷對他來說,應該不是很大投資了”。
對星空低調地悶騷
“老方”說, 玩天文的人群里, 富豪也不少。 但“非常低調,自己看星空,不太會邀集其他人一起。如果買輛靚車買套大房買艘游艇,三五知己攜程,常有。”“老方”經常“混跡”在一個名為“天文家園”的中文論壇里(www.astroview.com.cn),在那里廣交朋友。這個論壇盡管規模不大,但由于有一群經驗老到的高手擔任版主,所以吸引世界各地的網友爭相發帖討論。“老方”在論壇上的昵稱是“銀河的孩子”,有一方教主的地位。“香港有個網名叫阿米巴的人,也經常來這個論壇,他年齡挺大,很低調,但很熱心,他屬于極為有錢的香港人,他的資產我們無法估計,他自己有天文臺。他曾經跟我們展示過,不光是望遠鏡,他還喜歡攝影,喜歡音響,照相器材我們大概算了算可能要幾千萬。有些東西即使花多少錢可能也買不來。這人他不僅僅是花錢,他每樣東西都相當精通。”方說。
這些行業里的奇聞軼事,在網友“我愛祖祖”的口述里也有獲悉。“我愛祖祖”名叫王嘉,居于青島,也是“天文家園”論壇里的活躍分子。最輝煌時期,曾擁有10臺天文望遠鏡。“作為天文望遠鏡,它有很多分支,比如說,有對器材的喜好者,追求口徑的,還有對觀測的喜好,對攝影的喜好。以器材愛好為主的,它屬于高收入人群入門的基本條件。”據他了解,玩天文望遠鏡的各行各業都有,但是購買力比較強的,主要在北京,其次是上海,再次是廣東。
王嘉的最高價值器材大概在三萬元左右。“望遠鏡越大越貴,我是受觀測條件的制約,我要大的也沒有用。”王嘉的意思是, 在大城市里,受到環境條件限制很大。反而在一些中小型城市,更適合觀測。“你可以去釣釣魚,你可以去坐游艇,你同樣可以在海邊或山上支起個望遠鏡,看一看遠處和天空。從天文望遠鏡看,就像沒有隔著玻璃看那樣清晰,可以陶冶心情,會覺得非常舒暢。”
除了在家里默默觀賞,許多愛好者還會結伴出行到空曠處進行目的性的天文觀測,例如流星雨和天文奇觀。但“現在光污染嚴重,大氣也不好”,王嘉說,他向往“美國人開個車就到沙漠去看星星了”。“老方”身居香港,出行觀天就方便多了,他大多是在元朗自己的天文臺玩,“開車直接到天文臺門口,一定得有車,器材多,幾十公斤呢,荒郊野嶺的小心野狗出沒”;也會去到澳洲、美國開拓視野,“下了飛機直接開車到郊外,非常方便”;或者與幾個朋友坐上個游艇,去到珠海小島上觀天,“花費幾千塊錢,10個人去每人幾百元,很劃算的。”也想過是否包個飛機,“那就要人均2萬元了,開銷不小啊。”
對天文望遠鏡癡迷的人們都說,這既是一個有錢人的愛好,也是一個不用把你的錢花盡的愛好,用王嘉的話來說“你使使勁,老方的設備也不就是幾十萬”。玩這東西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可以一個人玩兒,就像釣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