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我和四川有點關系
如果把“大禹”理解成中原的文化,那么“大禹”確實和古代四川之間有不淺的緣分。所謂“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的說法,其實是不成立的。川西各地流傳的“石紐”傳說,正是對這一歷史影子的依稀記憶。
責任編輯:辛省志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大家都知道大禹是奮斗在中原黃河流域的人,最后在中原奠定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要說大禹和四川有關,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大可能,畢竟在古代,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上古時代太隔絕,大禹跑四川那老遠的地方去干嗎?
但《蜀王本紀》中記載,大禹出生在汶山廣柔縣,這個廣柔縣,就在現在川西北阿壩的理縣。三國時代蜀漢大學者譙周,有個老師叫秦宓,秦老師就認為大禹出生在當時汶山郡的一個叫“石紐”的地方(《三國志·蜀志·秦宓傳》)。
2004年在重慶云陽縣,出土了一塊東漢時代的石碑,叫《景云碑》,碑文里面也提到大禹出生在“石紐”,并且在“汶川”舉行過會議(“術禹石紐,汶川之會”)。
《景云碑》。作者供圖
影印宋刻本《太平御覽》引《蜀王本紀》記載大禹出生于汶山廣柔縣。作者供圖
汶山郡的郡治在川西北阿壩的茂縣,“石紐”的具體位置,則有多種說法。據說,就在大禹出生的那個廣柔縣,也有一個石紐鄉,方圓有一百里。當地的古代氐羌族老鄉們,因為崇拜大禹故里,把這當圣地,不敢在這居住和放牧。所以,這一片的樹木、植被之類,應該比較豐富。
老鄉們也不講究大漢朝的法律,而是有自己的一套江湖規矩,或者叫不成文習慣法。如果有犯罪的人,能逃到這處圣地躲起來,藝高人膽大,荒野求生能力爆棚,能堅持在這兒混三年,不被人抓住。那么恭喜,這可不得了,這是大禹在天上保佑啊。他犯的罪,那就一筆勾銷了。(《水經注》卷三十六“沫水”)
找個圣地藏起來,這種事在古老的習慣法時代,是比較常見的。比如在古代歐洲,只要犯人逃到教堂,就可以得到保護,追捕他的人,不能進入教堂。比如英國玫瑰戰爭的時候, 愛德華四世的王后伊麗莎白·伍德維爾,就逃到西敏寺躲起來。有時候,只要摸到教堂大門的門環,就算可以得到保護。
當然了,廣柔縣老鄉們饒恕能在石紐圣地荒野求生的人,主要還是看大禹的面子。當地老鄉們熱愛大禹、尊敬大禹、崇拜大禹。大禹已經成了當地人和文化的重要部分。
古老傳說背后往往有真實歷史的影子
對這種現象,一些研究者嗤之以鼻,覺得這就是邊緣人群的攀高枝行為。因為你們是“華夏邊緣”,要向主流文明靠近,就得編造一些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