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農村老家過年,樂見父母找到自己的“精神碳水”丨回鄉偶書
很多人一看到老年人刷視頻就會給他們打上“沉迷”的標簽,其實對于老年農民而言,他們會比我們年輕人更自律。
責任編輯:溫翠玲
過去幾年,我曾在清明、五一和國慶假期帶著妻兒回老家,但是今年春節假期回去,在近八年里還是第一次,我們內心比過去更喜悅。每一次回家短住,都會讓我對父母有多一些新角度的認知。
我的老家在江蘇北部,靠近黃海,那條從城市通往農村的路線我了然于胸。從通錫高速進入滬蘇通大橋再進入沈海高速最后進入352省道,然后在某個河中橋的路口拐入村道,遠處屋前亮著燈的地方就是等待著我的老屋。每次回老家,對步入中年的我而言,都是一次心靈的歸航。
過年回去的那幾天,我能明顯感受到父母比過去更快樂了些。這快樂的源泉除了過年一家團圓的節日氛圍之外,還有父母自己過去一年勞作收獲的成就感,兒女生活安穩,以及父母尋找來的“精神碳水”,后者給他們的陪伴更長,獲取成本更低。碳水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能讓人感到滿足和快樂,對于遠離子女的農村父母而言,面對體力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