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創造者”的游戲 | 秦穎評沈建中的文化名家肖像攝影

克洛代爾在《傾聽之眼》這部作品中,探討了無聲的雄辯,認為荷蘭繪畫沉靜的基本要素,“使聽見靈魂成為可能”。就我的感受來說,建中的攝影作品,庶幾近之。

責任編輯:劉小磊

收到沈建中君惠贈的《創造者: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名家肖像》(上海書店,2024)以及散文隨筆集《問跡覓影》(自印本),幾天來,得空就展卷把玩,閃念間還會起身到書架上翻找出同類的書籍,自己沒有的或一時找不到的,馬上在舊書網下單或向友人借閱。感慨良多,想起了葉公綽編輯刊印《清代學者象傳合集》(葉衍蘭、葉恭綽編,黃小泉、楊鵬秋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的事業:“一九二八年,余影印先祖南雪公所手自繪寫之清代學者象傳,曾風行一時,其時余即擬續輯第二集,經二十年之久搜集,又得二百人……已集諸象,慮致湮沒……因斥賣燼余藏物,以各象先付影印?!?/p>

一、彌補文字描述之不足

我自大學起愛上攝影,后來著迷肖像攝影,因之著意收集過幾種國內肖像攝影師的作品。國內系統地為文化名人拍攝肖像,當以鄧偉為其端,我藏有《鄧偉攝影作品選》(重慶出版社,2003),但其代表作《中國文化人影錄》(收錄78位人物,香港三聯書店,1986),則始終無緣一見。他拍攝的兩幅作品,梁漱溟、錢鍾書,印象特深:一個倔強不屈、一個智慧玩世,都過目難忘。手頭還藏有沈建中的《世紀肖像》(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侯藝兵的《世紀學人百年影像》(山東畫報出版社,2000)、肖全《我們這一代》(花城出版社,2006)等,最近又從孔網購得柳快的《中國詩魂》(湖北美術出版社,1991)、逄小威的《面孔:紀念中國電影電視100周年》(吉林美術出版社,2005)。我在本世紀開始后的第五年開始聚焦肖像攝影,約十年之后,也出版了一本《貌相集》(北京三聯,2016)。照相技術發明以來,紀實是攝影的主要功能。這些書冊,作用和價值就在記錄當下,存真留跡。肖像攝影集一定還有不少,但這批記錄人文學者、作家、藝術家的影集,卻是獨具一格,文獻價值重大的一類。有類上海書店出版社重印《清代學者象傳》所說的:“這部清代學者畫像集在保存文獻方面的功績是很大的……文史研究向有‘左圖右史’之說,尤其對于人物研究來說,圖不僅提供具體的形象,而且還能彌補文字描述之不足……所以,自從這部畫集問世之后‘風行一時’,得到學界的交口稱譽,許為研究清代文化學術史的必讀之作?!蔽蚁肷厦嫣岬降倪@些書冊,也是接續《清代學者象傳》的事業,可為將來研究二十世紀文化學術提供參考。

葉恭綽與《清代學者象傳》。

葉恭綽與《清代學者象傳》。

手里的這些影集,從內容安排和設計來說,逄小威的《面孔:紀念中國電影電視100周年》印象較深:以蝴蝶頁為單元,左文右圖。左頁頂格頂行,是書名作者和百年電影的年度標記;中部是被攝者的姓名,拍攝時間、天氣、主要作品以及簽名;下方是拍攝手記,雖是寥寥數語,穿插著往事、友情、拍攝花絮,畫面感十足。右側圖片攝影技術一流、神態多樣,可惜一律都是頭部特寫,一路讀來,難免飄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